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2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82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利用文艺创作中的意象理论分析了象征性标志设计的理念分析与创意构思过程,提出了"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通过实例阐释意象思维在象征性标志设计过程中的运用.结合意象产生过程有关理论,着重分析标志设计中"意"和"象"的产生过程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92.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深刻总结我们建党80周年来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的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主要有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推动先进文化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代表人民利益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93.
论文通过对"言语奢化"的语用失衡现象表现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语言环境公平的命题,剖析了语言环境不公平包括交际双方不公平,交际利益不公平,个体、整体利益和跨代语用不公平,及其对语言环境重度污染的后果,提出了力求代内、代际语言环境公平,以促进祖国语言文字积极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语用伦理观.  相似文献   
94.
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因处于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依据历时性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62至1900年的发端时期,1901至1936年的发展时期.1937至1949年的缓进时期。每个阶段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师生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习成效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历时性特点。同时,各个时期的外语教学也具有共时性特征:教学机构多种多样,日臻完备;教学目的合乎需求,个性频现;教学内容多搬英美,融汇中西;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争鸣不断;教师主体地位彰显,成效显著等。  相似文献   
95.
奥斯汀和勃朗特是英国文学留给世人最伟大的遗产之一,由于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在描写女性追求爱情和独立的同时,她们不约而同地为殖民思想的广泛传播摇旗呐喊。因此本文将以文化地理学空间、话语权的建构为依托去解析女性作家是如何看待和审视宗教和军队在这个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在爱情故事里构筑了独特的殖民空间。  相似文献   
96.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文章通过对几年资助体系运行的分析提出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要更加优化,更有效地改善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生活状态,并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7.
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引入财务核心能力理论,并对高校财务核心能力特点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围绕高校财务活动能力、高校财务管理能力、高校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套用于评价高校财务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8.
从客体对象看,新历史小说强调历史与当下的内在联系,是写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过去,而不是消逝了的历史;从主体创作来看,新历史小说服从主体内心体验,忠实予好者灵魂的召唤,强调主体对客体的理解,是以历史为背景的主体心灵的创造;在新历史小说中,主体在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时,运用了独创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9.
弱势群体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转型时期,因社会制度安排等非个人因素而导致的在生存、就业或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由国家通过法定形式予以救济的人群共同体。弱势群体“弱势”的实质是权利弱势。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理念应为:公平、正义、秩序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00.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中国读者家喻户晓的一部外国名著,在国内有诸多译本,其中以李霁野的译本为最早与祝庆英的译本最广为流传而深入人心。由于两个译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译本也反映出不同的特色,从风格比较、意境传达、语言微观三方面对两部译做历时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