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前提条件.在实践上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种实现心理咨询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优势互补的新机制,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22.
以福建省大学生为被试,介绍了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过程。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1.分半信度为0.91,重测信度为0.72;结构效度较好。网络依赖群体在本量表中的得分为79~104,小于79分的为正常群体,104分以上为网络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23.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六个维度:工作保障维度取向、贡献及集体主义取向、自我发展取向、家庭取向、尊重及声望取向、社会关系取向.结果发现:青年女性比男性更加重视工作保障,汉族青年更加重视社会关系,少数民族青年更加重视贡献集体主义,青年人的职业价值取向存在性别及学历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发现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24.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生物进化计算模型,在优化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的缺陷,影响了其在一些问题求解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生物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IGA),并用IGA对PID参数寻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控制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25.
社区心理健康在发展国外相对完备,从国外社区心理健康的产生和发展、理论基础和服务体系出发,探讨其对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借鉴作用,最后对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构想:政策的实际支持、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其他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26.
随着咨询实践的深入,咨询生涯的扩展,咨询过程逐渐告别偏重技术的千篇一律成为以来访者为中心贯穿个性化的关系互动。咨询师是一面镜子,在一尘不染中映照来访者的存在。镜子的一尘不染需要咨询师对镜中自我影像有清晰的觉察,需要咨询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诸多理论都提到自我觉察也在实践上提供了有益探索,本文通过自我觉察在意象对话和内观中的异同比较,试图对自我觉察进行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27.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生活经历调查研究问卷,对校园暴力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查中学生暴力行为一般状况和特点。研究发现,心理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总暴力得分在是否班干部和在父亲职业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实施者的得分在是否班干部上有显著差异;暴力受害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母亲文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暴力目击者的得分在性别、是否班干部、父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8.
教师课程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加以理解、设计后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实施的课程。诠释学、符号互动论、批判理论等社会学理论,可以给教师理解、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启发,如充分肯定师生的能动作用,视师生为课程创生的主体;特别关注情境定义和主观解释,视师生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积极鼓励师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对课程文本做出相对合理的解读;强调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教学为教学相长和动态生成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建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上文科生比理科生表现出更强的回避性,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依恋焦虑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学生。2.依恋两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