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19篇
社会学   3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在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领域,身体美学成为引人注目的热点和富有冲击力的研究课题.尽管历史上遭到传统禁欲主义的严重压抑,但是身体美学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从西方艺术殿堂里的古典芭蕾,到中国古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缠足,再到当今仍然风行世界的高跟鞋,乃至长达数千年的妇女美容术的积累,都是身体美学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多方面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美学揭示了美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它与环境美学等美学研究中的新的分支学科汇合在一起,推动美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对于美的哲学思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学科来说,推动这个汇合点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2.
当下比较诗学在方法论上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寻求世界诗学的共同规律为标识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以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普遍主义思维.比较诗学应通过采用现象学还原和谱系学的双重眼光,才能突破其方法论上的困境,进而寻求到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93.
中国和西方由于各自文明形态和文明进程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审美现代性存在着两种根本的区别:一是在审美独立性追求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在审美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4.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书写中,学界对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美学思想一直重视不够,大都认为韩非的一个审美否定论者从"富国强兵"的政治功利主义出发,认为艺术无用,文学有害,全面否定儒家的"礼乐"政治.事实上韩非在认为美是假的、无用的、非道德的"恶"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撞钟舞女,不害于治"的说法,把美和艺术的存在空间置于在政治伦理日常效用之外,与人的感官欲望相连;这些见解恰恰相合于"美不是达到某种实用目的的手段,美自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独立存在"的这一"审美的非功利"原则.法家美学思想的这一内涵,曾为学界所忽视,因此,重新审视、阐释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美学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5.
废名是新诗史上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他从新诗诗质出发,把“诗情”和“诗意”作为评品新诗的标准的见解,不仅对早期的新诗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而且对当下诗歌的健康发展同样有着可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探讨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指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学术规范、招生制度、课程教学、学位论文或实践项目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革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初二现象"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更多关注.不少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初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初二时生理、心理发育变化的"内因"以及社会诱惑、学校教育等外因造成的.而笔者认为,"初二现象"的产生与学校教育、学科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着重从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学(语文)入手,尝试做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98.
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内蕴的文化心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不衰的精神影响,并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王立教授在多年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上,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的<武侠文化通论>从主题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对武侠文化进行了观照,体现出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学术胸怀.  相似文献   
99.
租界文化的形态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东 《河北学刊》2006,26(1):116-121
上海是一个因租界而突然崛起的城市,不管说上海租界是民族屈辱的象征,还是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它在事实上生成了租界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从城市文化景观、租界的制度文化、租界人的文化构成等方面阐述租界文化的基本特征.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租界文化特征的阐释,对于推进近现代上海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置身于繁华纷扰的十里洋场后,租界的精神气候逼迫鲁迅在创作上改弦易辙。租界文化环境给鲁迅的杂文带来了一些明显变化:一、创作内驱力由主动转为应对。二、杂文批判的视野越来越窄,思想境界不如前期广博大气。三、鲁迅前期杂文直面的是整个传统文化和制度,后期杂文指向十里洋场的恶习;前期是宏大叙事,后期是琐碎叙事;前期是反传统农业文化,后期是反现代商业文化。鲁迅《故事新编》前后期小说风格境界的差异,明显是租界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样是诙谐,前期三篇小说的诙谐出于至性深情,流露出浓厚的悲悯意识, 是悲剧的诙谐、认真的诙谐,后期五篇则有点滑稽玩世,透露出轻薄的精神优胜,是喜剧的诙谐、油滑的诙谐。《故事新编》前期三篇糅入了更多的主体性,后期五篇基本上属于“他者”故事的讲述,缺乏个体生命体验的热烈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