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1511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81篇
人才学   189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703篇
理论方法论   339篇
综合类   2967篇
社会学   674篇
统计学   28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92.
本期我们邀请6位著名学者讨论全球治理新形势下大国的竞争与合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织激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造成经济社会资源透支,国际力量对比持续变化,全球治理赤字高企,大国博弈复杂化加剧了全球治理困境。大国博弈激化,美国联合盟友全面打压所谓战略竞争对手,对外政策布局更加聚焦中国,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相持态势将延续。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复杂性愈加明显,但也具有巨大的韧性。中俄两国共同提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双边务实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扩大“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如果说全球化是中国富起来的重要机遇,全球治理则是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国际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经验智慧,坚持在大潮流大格局大历史中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前进方向,在复杂博弈的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在风云激荡的全球变局中敢于开创新局,推动世界百年大变局向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93.
回归零售本质、强化自营能力是零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当前众多零售企业放弃了自营,更偏好联营。为找出这一矛盾的症结所在,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融资约束背景下不同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对应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收益分配模型,将自营率作为零售经营模式变量引入理论模型,以解释零售业联营模式占优的现象。理论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的提升会降低零售企业的自营率。进一步地,利用2017—2019年我国境内经营的176家零售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零售企业对自营模式的自由选择,且私营零售企业和百货零售企业受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市场监管,为零售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品牌建设、供应链完善、提高市场集中度等,强化零售企业的自营能力。  相似文献   
94.
订单农业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对其核心价值与创新动能进行深入探析意义重大。通过静态混合博弈均衡及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凝练出三个重要结论:(1)订单农业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订单农业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缔约双方是农业龙头企业与规模化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则通过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融合发展来参与订单生产;(2)订单农业的创新还表现在将简单的商品交易契约内化为生产流程中系统的生产阶段性服务契约,订单提供者以社会化服务供应为代价,促使订单承接方让渡/共享生产的管理权限;(3)提供农业生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有助于订单履约环境的优化。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来保障订单农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5.
传统危机治理模式在应对新时期复合型风险中存在诸多积弊。创新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转变传统“工程能力”的应急治理理念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基本面向。韧性概念的提出在丰富公共治理理论内涵的同时也为建构“中国之治”乡村危机治理体系提供学理支持。依据“解构建构”的逻辑理路尝试提出“乡村韧性治理共同体”这一学术命题。基于“协同”和“信任”双重维度系统阐释乡村韧性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认为“多中心自组织协同”的网络结构形态强调党建引领下的“一核多元”;而“契约信任”是现代乡村公共秩序维系的前提,能够激发韧性治理共同体的内生动力。基于系统内部各要素联动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实践应用,从多元主体的协同组织机制、政社互动的秩序维稳机制、长效常态资源冗余机制、社区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和动态调适持续学习机制等方面探究乡村韧性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旨在重塑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拓扑型治理共同体结构,接续推进乡村韧性建构与风险治理体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96.
97.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市场经济,就不能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应视为一种更为宽泛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文化价值、文化结构和文化形式入手,以揭示其内含的高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方法。青年马克思主要采用哲学批判的方法,从逻辑分析的理论高度创立唯物史观;中老年马克思主要运用经济学方法,解剖“市民社会”,使唯物史观由理论假设变成了活生生的科学;晚年马克思主要采用全球史观方法,从世界历史整体上完善唯物史观,以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为其方法论实质,解构了包括“西方中心论”和“东方中心论”在内的民族文化中心论。三种方法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唯物史观“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分析、批判资本主义时代和社会制度的三重向度  相似文献   
99.
网络经济全面登台 二十一世纪初期国际网络的发明与广泛运用,将改变人类对整产品、服务产销通路的观念,进而使管理与专业工作的内涵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00.
“如果马克思活在今天,他将支持WTO与全球贸易。”梅纳得·德赛(Lord Meghnad Desai)勋爵在2002年出版的《马克思的报复》一书中的大胆判断,再次表明他是当今最富想像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于1965年加入伦敦经济学院(它最重要的传统即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6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牢牢占据着左派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