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943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209篇
人才学   254篇
人口学   324篇
丛书文集   3134篇
理论方法论   526篇
综合类   4991篇
社会学   656篇
统计学   11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614篇
  2004年   754篇
  2003年   630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观念有效性的判据是反思意识所操持的存在概念 ,而这个存在概念只能来源于意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因此 ,对意识存在普遍形式的分析正是寻求使一个观念有效的普遍条件的道路。就普遍形式是意识经验的逻辑前提而言 ,这条道路是一种先验思考。而前提批判的彻底性要求 ,逻辑地规定它应当具有无前提性的怀疑论起点 ,并且 ,由揭示存在形式这一任务所决定 ,必须由之开始进行内在构成分析 ,从发掘一种意识存在形式的零散构成要素到综合而确认关于这种意识存在形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92.
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首先是观念创新,其次是制度创新.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动力主要来自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员工的参与.  相似文献   
93.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现代化 ,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切实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与先导。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 :个体充分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德智并重的培养观、人才培养的创新观念、个性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4.
成人高校是公司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成人高校的教育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为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加强成人高校德育的科研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应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95.
工艺不仅是一种现象 ,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对工艺内涵的界定 ,如果仅凭直观 ,是不可能满足定义要求的。为了正确地把握工艺的本质 ,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 ,在精神层面展开研究。同时 ,将其纳入人类审美文化发展的广阔的视野 ,才能进一步看清工艺的审美属性 ,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6.
农民工的困境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一种身份焦虑。即在一种特定的城乡二无结构社会里,农民工从乡村到城市的跋涉过程中身份的暧昧不清:他们追求城市人身份而不得,又无法回到农村的既定轨道,从而事实上不得不辗转徘徊于乡村伦理和城市法则之间。  相似文献   
97.
近几年来,我们在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感到,一方面社会上对成人教育有需求,但生源上有压力,指标上有限制;另一方面是对成人教育质量有呼声.如何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又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8.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所需要的历史叙述与文学观念 ,成为了学术的基本权力。 2 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 ,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与案头。纵览 2 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史学进程 :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 ,再向世纪末“现代主义理念”的嬗变演进 ,决定 2 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整体走向 ,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 ,清晰地暴露出来 ,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 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9.
21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计算机的大力普及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更应当具备很强的化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0.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