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刘宗周不仅是明末著名学者,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刘宗周尚诚求真的诗学精神,体现出向传统儒家诗学思想的复归。其诗歌一反晚明诗坛的市井俗音与山林衲气,倡言忠义,坚守气节,境界崇高,格调沉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刘宗周的"诚意说"在扭转浙东士风、重振忠孝节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亦使浙东诗风由尚个性转为尚节义。无论在哲学方面还是文学方面,刘宗周的地位与意义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2.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漫长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万物的原始意识,有天地源于“混沌”、神创万物等世界本源方面的认识;有宇宙形状及存在形式的“多层天界”说法;有关于人类自身的神创说和物化说等;还有“物变”、“无常”、“矛盾”、“对立统一”等有关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这些无疑都是其朴素的哲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3.
近代以来,传统道德受到极大冲击,面临崩坏的危险,吴宓哲学思想的阐发,就是应对这一危机,寻找维护道德的依据。他的哲学思想一方面受到白璧德人文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表现出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感。吴宓相信有外在的先验的绝对观念的存在,这一存在即为个体体悟、践行道德的依据,实现的途径是人性上的以理制欲。  相似文献   
24.
最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思想的研究,学术界业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关于恽代英哲学、教育、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相关探讨.与此同时,亦有学者尝试着从恽代英与毛泽东等人之间的比较,以及从社会史角度等方面人手,以此丰富对恽代英思想的横向研究.  相似文献   
25.
26.
20世纪早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研究20世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不能绕开艾思奇这个人。近年来,关于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增多,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近十年来学界关于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7.
试论圣西门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圣西门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了圣西门的辩证法思想,阐述了圣西门"一切观念都来自人的感觉"的认识论,同时也分析了圣西门哲学思想中夹杂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成分。  相似文献   
28.
恩泽万生的高清海先生,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高老师和我们永别了。万分悲痛的我把题写"吾爱真理,更爱吾师"挽联的花篮敬献给我的恩师,以此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与哀悼。  相似文献   
29.
建国以来,学术界围绕孔子的"天命鬼神观"、"中庸学说"、"认识论"等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见解.本文拟分三个时期,对1949到世纪末半个世纪以来的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一扼要的介绍,以期推动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问:先生探讨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据知已经有一段颇长的日子,对这位明末大儒,您固然会有许多体会.究其原因,是否着实于中国近现代思想观念的效能上?还是"人生史的哲学"价值上?在此,请先生陈述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