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20篇
  免费   2996篇
  国内免费   875篇
管理学   9256篇
劳动科学   985篇
民族学   3432篇
人才学   2266篇
人口学   464篇
丛书文集   25908篇
理论方法论   5963篇
综合类   65516篇
社会学   11373篇
统计学   1928篇
  2024年   461篇
  2023年   1825篇
  2022年   1307篇
  2021年   2192篇
  2020年   2444篇
  2019年   2362篇
  2018年   1094篇
  2017年   1985篇
  2016年   2453篇
  2015年   4233篇
  2014年   9166篇
  2013年   7348篇
  2012年   8545篇
  2011年   11032篇
  2010年   11039篇
  2009年   10539篇
  2008年   10819篇
  2007年   7526篇
  2006年   6043篇
  2005年   4910篇
  2004年   4482篇
  2003年   3785篇
  2002年   3345篇
  2001年   2768篇
  2000年   2057篇
  1999年   1013篇
  1998年   594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83.
“有朋”之“朋”,包咸、郑玄以及《论语》早期注疏本都注为“同门”。考“有朋”章前后所论,均为对本门弟子的要求或训诫,并未涉及“友人”来访的语境,因此“友朋”之说必为抄本之误;《论语》中“朋友”出现八例,无一例作“友朋”,“友朋”组合也不见于春秋及以前文献。今译“朋”为“朋友”似是而非,因为现代汉语“朋友”已偏指“友”,没有“同门”之义,不能准确阐释原意。《述而》中“束脩”历代注为求学的见面礼,但黄式三、李泽厚等取“束带修饰”及“年十五”之说,参考敦煌、吐鲁番等出土文献整理的《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可证“束脩”表示成年之说是对郑玄注的断章取义。孟子阐释“教人以善谓之忠”是“忠”在先秦的一般用义,其用法不限于臣对君或下对上;《宪问》中“忠焉”章孔子论述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科学性、进步性。  相似文献   
84.
《真诰》是研究六朝道教史和中古汉语的必用资料,但长期以来没有校注本,这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由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忠夫和麦谷邦夫编、朱越利译《真诰校注》,对《真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真诰》最为翔实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一些点校及排印尚有问题,可再探讨.兹选取27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5.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间小戏基本命题、理论范畴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且从创作主体、表演特点上界定了民间小戏概念内涵;再次,形成了具有"自上而下"特点的研究范式。由此提升了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品格,为民间小戏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后来民间小戏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7.
在新诗发生期,校园期刊是新诗及新诗观念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场域,《新潮》和《清华周刊》作为典型的校园期刊,深度参与了当时新诗批评场域的形成。《新潮》强调办刊人的"共同主张",紧随《新青年》办刊理念,选诗以白话新体为限,重视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具象式写法;在议题设置上更重视新旧文学之争,理论批评主要是为新诗合法性找理据,在"自然"和"自由"的诗体解放旗帜下,扩展新诗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手法;《新潮》与《新青年》《少年中国》构成同盟关系,增强了自身影响力,为白话新诗派壮大了力量。《清华周刊》及其《文艺增刊》虽然也强调办刊人的"共同兴趣",赞同诗体解放,但更强调"诗体创造",将情感、想象视为诗的本质,丰富了新诗表现手法;在议题设置上更注重理论建构,多围绕诗体规范与创造的具体细节展开,注重相互评鉴;《清华周刊》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因诗学趣味相近且有合作,为新格律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精神现象学》的第三章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由意识到自我意识的过渡问题,这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为克服康德自我意识的个别性使之成为客观的精神所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知性围绕着它的对象"力"所经历的辩证经验是有限性意识向着无限的第一步跳跃,当无限成为意识的对象时,意识将成为自我意识。但这只是自我意识的起点。黑格尔的自我是无限,一切实在性都包含在其中,因此它有待将自身展开为客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