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汉语专名英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专名英译,说来容易,实行起来却错误百出.这大大伤害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名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和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地名管理条例"等国家法规不够,有法不依,各自为政,追求新奇等.为了促进汉语专名英译规范化,本文提出的八条原则,是作者学习并分项归纳上述国家法规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有关规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13.
本是对编纂《汉英百科专名大词典》的回顾和总结。中论述了编纂《汉英百科专名大词典》的目的、收词原则和范围、编纂规范、宏观结构以及微观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专名意义的理论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介绍、评论 ,分析了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缺点与不足 ,最后得出摹状词是有意义的 ,专名和摹状词都既有含义又有所指  相似文献   
15.
与一般存在构式不同,"有·专名+VP"侧重用于陈述事件,"有"确认与专指实体相关的已存在事件,其用例在近代汉语叙事语篇里尤为集中,是近代汉语里富有特色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古史传说与华夏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开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围绕黄帝、炎帝、大禹、尧、舜等古史人物的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政府的承认,这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古史叙事的文化意义。通过梳理古史传说中用叙事所创立的部分专名,把它们看做传承群体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标志和共同体的认同对象,以此理解华夏共同体在起始时期的文化建构。共同体是一个空间概念,但是它必须有自己的时间内涵和时间纵深。共同体的时间深度造就民众的历史感,这同样是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传说时代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文化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哲学领域,对于专名意义的争论和思考始终没有停止.什么是专名,专名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专名意义这个问题入手,结合专家学者关于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所给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重点并不在于在他们的分歧上,而在于他们是否愿意给予对方同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张洁 《现代交际》2013,(9):58-58,57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基础,通过对其中五百余条专名词语的释义的分析,将专名分为非全民词汇单位和全民词汇单位两大类,本文以全民词汇单位中已产生普遍意义的部分为研究对象,试图阐述对该类专名进行释义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取消了摹状词的指称功能,只保留专名的指称功能,由此罗素从柏拉图和梅农的共相实在论转向殊相实在论.在罗素把亲知作为专名的重要特征之后,他把普通专名当作缩略的摹状词,只保留自我中心指示词的专名地位,并由此转向主观经验论甚至唯我论.斯特劳森从日常语言学派的立场出发,批评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从而坚守殊相实在论的阵地.蒯因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存在是约束变项的值”,由此进入多元实在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逻辑创始人弗雷格认为专名与谓词分属不同的层次,具有很大差别;罗素、奎因等人认为专名是缩略的或人造的谓词,二者具有某种间接联系;伯奇认为专名本身就是谓词,二者具有直接联系.现代逻辑的产生使得专名的逻辑地位凸显,但随着现代逻辑的发展,对专名的处理越来越形式化,离人们的直觉也越来越远.其实,专名就是专名,谓词就是谓词,专名用个体常元来表示,谓词用谓词符号来表示,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将专名转化为谓词或与谓词相等同的观点忽略了二者的区别,而且也违背了人们的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