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41篇
  免费   2262篇
  国内免费   432篇
管理学   19259篇
劳动科学   1241篇
民族学   2732篇
人才学   3762篇
人口学   1090篇
丛书文集   25325篇
教育普及   4篇
理论方法论   6037篇
综合类   44475篇
社会学   11996篇
统计学   4814篇
  2024年   397篇
  2023年   1688篇
  2022年   749篇
  2021年   1210篇
  2020年   1306篇
  2019年   1413篇
  2018年   643篇
  2017年   940篇
  2016年   1652篇
  2015年   2521篇
  2014年   7020篇
  2013年   6038篇
  2012年   7365篇
  2011年   8673篇
  2010年   8355篇
  2009年   8582篇
  2008年   10481篇
  2007年   6823篇
  2006年   6357篇
  2005年   6736篇
  2004年   6149篇
  2003年   5714篇
  2002年   5595篇
  2001年   5211篇
  2000年   3972篇
  1999年   1388篇
  1998年   952篇
  1997年   663篇
  1996年   550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992.
993.
994.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博大精深,绵延流长,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面临着绿繁荣芜杂的网络文化的挑战:首先,在网络文化传播上,西方凭借其信息高科技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威胁。其次,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第三,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特征和趋势,加强对正处于初级社会化最后阶段的青年网民的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势在必行。第四,网络技术和文化发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必然打上“转型期烙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欲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就应在网络文化中的根植是可能的。其理论的可能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在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网络文化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及网络的传播特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网民的文化传统教育;基本精神在网络中根植的形式;建立网络伦理规范;加强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坚持交流中的“拿来主义”;建设并维护本土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95.
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为着眼点,通过分析这两个文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关于革命纲领与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996.
997.
在过去20年中,全球风险投资业蓬勃发展。与之相比,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落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其中的退出机制问题尤为突出,正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新经济成长的巨大障碍。要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解决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问题,其中重点是解决退出环境问题和退出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998.
论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弊端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 ,在与西方现代化作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近几年来,我们在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感到,一方面社会上对成人教育有需求,但生源上有压力,指标上有限制;另一方面是对成人教育质量有呼声.如何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又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民国初年,在蔡元培和他的同事们领导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制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力图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改变价值取向的单一.这一切不仅在指导思想和学校制度层面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发展,使清末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