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516篇
  免费   7571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管理学   50398篇
劳动科学   3384篇
民族学   7783篇
人才学   9103篇
人口学   2528篇
丛书文集   73670篇
教育普及   6篇
理论方法论   17174篇
综合类   154845篇
社会学   29940篇
统计学   15004篇
  2024年   1649篇
  2023年   5527篇
  2022年   3275篇
  2021年   5704篇
  2020年   5687篇
  2019年   6281篇
  2018年   2604篇
  2017年   4913篇
  2016年   6585篇
  2015年   10077篇
  2014年   23427篇
  2013年   19808篇
  2012年   23354篇
  2011年   28280篇
  2010年   26815篇
  2009年   27129篇
  2008年   28939篇
  2007年   20185篇
  2006年   17733篇
  2005年   16932篇
  2004年   15774篇
  2003年   15258篇
  2002年   13379篇
  2001年   12214篇
  2000年   9425篇
  1999年   3775篇
  1998年   2200篇
  1997年   1680篇
  1996年   1320篇
  1995年   815篇
  1994年   642篇
  1993年   575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429篇
  1990年   432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文章拟从概念迁移视角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研究采用语料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语料取材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包括大学英语低年级学习者(St3)和高年级学习者(St4)两个子语料库。利用检索工具Ant Conc3.58检索中国学习者作文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从而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描述与分类,进而分析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动-名词搭配误用的潜在原因,并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学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03.
中英1894年签订《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条约前5条是关于定界的规定,划定了除中缅北段未定界以外的边界。由于对有效占有的理解、条约文本、以及地图的失误,中国反而丧失了实际管辖的小江流域,也遗留下南段未定界。中缅近代遗留的南、北两段边界争端,除近代欧洲列强侵略原因外,也源于中国对领土划界、国际法领土取得和变更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因此,及时理解国际法有关领土理论的产生与变更、在积极运用国际法解决边界争端之时更谨慎地注意技术上的细节,才是真正解决国家边界争端的恰当方式。  相似文献   
104.
1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立足世情、国情、民情和党情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从历史选择到制度实践构成了我们在新时代夯实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从共同富裕到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制度自信特有的价值意蕴。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既需要大胆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又务必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借鉴、制度实践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目前学界对"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既有词语训释上的原因,也源于理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由辩证诸种注释歧义,并结合《天论》篇政治哲学的文本性质,可以看到此句所蕴含的理论问题:其一,荀子区分了"天"(自然之天)与"道"(礼义之道),并分立了二者在达致合理的政治秩序上的价值。其二,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秩序的达致需要政治角色履行相应的政治职能。荀子所理解的"官人"与"圣人"在政治职能上有本质差异,一者在"守天"(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另一在"守道"(持守、遵循礼义之道)。辨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一句的意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天论》篇的理论主旨与义理脉络。在《天论》篇中,"自为(圣人)守道"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根本前提。在荀子看来,只有"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天"只是治理天下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