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9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从乐府歌诗的角度观照、研究韩诗,学界似乎少有.以<琴操>十首为诠解对象,考述韩愈曾积极地参与乐府歌诗创作是有明确文献可考的.依据唐人的乐府歌诗观念,韩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乐府歌诗.韩愈本人精通音律,擅长啸歌,有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他能够创作乐府歌诗的主观因素.韩诗有被当时歌者传唱者,亦有明确文献可据.韩愈乐府歌诗虽不乏愉悦声情之作,然以崇尚古奥为主,因此其乐府歌诗传播范围、声势不及元白,但其创作乐府歌诗并用以干政,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亦非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2.
王利民 《北方论丛》2021,(5):140-151
张载"苦心力索"的学术气象,表现出希腊式的不断求索的知性精神.其诗中充溢着的观念、道德和理致可以和他的生活及其他著述互相参证.张载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及其人生考量在其《八翁吟》等诗歌中有鲜明的呈现.而其《古东府》的写作是被规定了具体内容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它与庙堂空间的表演仪式相联系.张载具有北方文人的乐府观念,他选择古体杂言句式创作《古东府》,是想以北方文学的慷慨声韵改变六朝以来南风熏染出的"卒卑"意调,以北方的拙重深厚、质直贞刚革除南方的绮艳清举与浮浅鄙俗.张载及其弟子蓝田吕氏和李复等形成了一个关中理学诗人群体.这个群体诗歌创作的着眼点落实在性情和德器上,具有尚理致、尚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昆曲在明末清初经历了"苏州派"、"南洪北孔"的洗礼后进入了鼎盛.清雍正、乾隆二朝,苏州老郎庙已为"梨园总局"而成了清廷"南府"与苏州梨园的纽带.这一时期苏州昆曲理论也瓜熟蒂落,进入了综合、归纳与提升时期,与表演艺术一起有机地架构了昆曲博大而瑰丽的艺术殿堂.然而,数以千计的表演艺术家却被历史所堙没.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在一些零星的史载、碑刻中见到他们的芳名,虽是凤毛麟角,却仍不失为戏曲<录鬼簿>的又一篇.  相似文献   
84.
元和诗豪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在多种诗歌题材领域有所涉猎,以政治讽刺寓言诗、咏史诗与仿民歌体创作最见功力,咏史之作更是当为其中翘楚.他在对前人大量优秀经验成果继承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独有见地,使咏史诗的创作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文辞、风格、意境等诸多方面树立法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85.
赵长卿《惜香乐府》词,在明末《宋六十名家词》出现后,才开始受到词选家和词评家的关注。在此之前,其流传可能主要是抄本的形式,未曾大规模流行,《惜香乐府》的流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其中涉及文学作品接受等方面的因素。赵长卿作为一个现存词作数量居第五位的宋词作者,又出身皇家,由于资料的缺失等种种原因,后世对于他的作品和生平研究在很长时间内却是一个空白。然而作为宋词作家中存词位居第五的作家,《惜香乐府》的诸多方面理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6.
《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是乐府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鲍照的代乐府虽然具有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基本特质和不少表现元素,但并非汉魏乐府的复旧。“代”字标示了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变。 在《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或借旧题裁己意,或用新题代旧题,标示了鲍照拟乐府与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代乐府体所提供的考察角度,便于今人更清楚地看到鲍照对于汉魏古乐府传统和当时新兴乐府的不同,以及处理各种乐府体式的不同创作态度。鲍照的代乐府以五言为多,集中体现了他对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认识:第一,取题多用旧题,小部分自立新题;第二,鲍照的代乐府五言中有一部分吸取了汉乐府偏重叙事以及场景表现单一性的方式,通过某个人物、场景或者故事的设计,集中地抒发自己的感想;第三,多用比兴虽是汉魏古诗共同的表现特征,但鲍照有一部分乐府的比兴句式更接近汉乐府;第四,汉古诗和乐府好从人生感慨和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某些名理,富有训诫意味,鲍照也时有这类总结性的诗句;第五,鲍照的代乐府文气贯通流畅,虽然有些作品已不免俳偶铺陈,但没有两晋古诗的抽象议论,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大体能够保持汉魏乐府的语言风格。当然,鲍照的代乐府最关键的还是抒情视角的普世性,即无论其中包含了多少个人寄托,基本上仍是采用代言体以及与此相应的传统抒情主题:鲍照代乐府古题的抒情都是从普世性的感受出发,所以这些代乐府题的主题内容都不出于生死感叹、去乡远游、人情亲疏、离别相思、从军赴边、游览京洛等汉魏乐府的传统题目范围,没有具体而特定的事件或背景的交代,没有倾诉感情的具体对象,触发感叹的真实原因隐藏在巧妙的比兴以及那些虚构的人物和场景之中,个人特殊的思想矛盾若隐若现地寄寓在人们共同的感受之中。 总之,鲍照的代乐府反映了鲍照对于汉魏乐府的体式及其创作特征的深刻体认,为唐代乐府学习汉魏乐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在代乐府中的创变,特别是乐府古诗化的倾向,带来了乐府表现视角的变化,对于李白的古题乐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陌上桑》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乐府《陌上桑》的研究,可分为奠基期、繁荣期、停滞期、复苏期和发展期,它是中国文学发展中采桑母题表现男女相思相恋到互相冲突的一个转折点,而作为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陌上桑》,是经历了历史的流变,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曲折蜕变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88.
词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晚宋以来词乐逐渐失传,因此,讲求文乐相和的格律派词人的作品是后人了解词律特征的必由之径。在各种词谱总结、标识的平仄格律之外,严谨的词家更是注意词律的细节,在模仿与创作中总结出了不少潜在规则,并约定俗成地遵守着。《齐天乐》是历代声律派词人偏爱的词牌,我们可以以此调为例,总结其在宋代如何定型,考察其在清代直至民国的承袭与演进,以探求词律潜在规则的存在与原因,从而尝试声律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崔炼农 《江汉论坛》2006,(8):110-114
《孔雀东南飞》诗继承了汉代乐府古辞的叙事传统,结合了“弃妇”、“殉情合葬”、“烈女”等传统母题,叙事方式和整体结构安排因情节扩展和篇幅增长均有相应发展;其叙事风格与后汉辛延年《羽林郎》非常接近,受古辞《陌上桑》“日出东南隅”影响较大,不仅迥异于以程序语句为框架的《木兰诗》,更与魏晋文人书面化程度较高的叙事作品有别。由于其文本形式的各个方面均与现存汉魏时期的文献材料密切相关,《孔雀东南飞》诗当为汉末建安文人拟乐府作品。  相似文献   
90.
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走的是相同的"复古"道路,即发扬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弊端、民生疾苦、风俗人情,再现了汉乐府风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