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1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管理学   652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193篇
人才学   239篇
人口学   96篇
丛书文集   2364篇
理论方法论   490篇
综合类   5369篇
社会学   747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812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于生理学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如何把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到生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高尚情操的高素质医学生。  相似文献   
92.
郭德君 《职业时空》2008,4(10):228-228
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人要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植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观而展示个人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3.
蒋元平 《科学咨询》2008,(18):92-92
美术课在中学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美术教学中的美术欣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获得审美经验、传承美术文化、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又有助于丰富美术课的内涵,加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启发性,艺术性,使学生对于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欣赏相关美术作品,对学生动手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合理一应用美术欣赏,带动学生愉快而有兴趣的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94.
当前,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值得关注,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文教育的偏差。因此,工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5.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 ,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 ,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96.
一、关于仇外心理 赵晓明(人文学者.以下简称"赵"):义和团是导致八国联军进兵北京的具体原因;而仇外心理是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中国民间普遍的仇外心理是必然产生的吗?  相似文献   
97.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人才整体素质体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8.
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追求的是真;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追求的是善。职业教育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本文从分析职业教育的误区入手,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实践上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9.
老子是先秦重要的思想人物,他表面上用《老子道德》的独语体来表述一位孤独者的心语,但实际上这本书蕴涵着潜在的对话精神。老子的人文智慧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与世界交流,与人民沟通,与孔子的教喻有所不同,分属中国古代思想不同的言说与表述方式,从思想对话的角度去理解老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0.
地域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取决于作家对它们的认同和汲取。对越地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独特的认同与汲取,给鲁迅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形成了鲁迅作品中强烈的复仇意识、独特的英雄情结、诙谐幽默色彩等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