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2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31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12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13篇
理论方法论   365篇
综合类   3141篇
社会学   328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2.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3.
儒家学说中有关德治、教化与礼制的部分在传统伦理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者认为,“德治”是一种比法家倡导的“刑治”更为有效的方法,因为道德有一种楷模示范的作用,而“德治”又必须通过“教化”与“礼制”两套措施才能现实化。中国历史上伦理道德建设的这一整套学说、方法与途径,值得今人高度重视、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与期刊发展趋势和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编辑学者化”是针对编辑的学术素质提出来的,尤其要鼓励中青年学报工作者走这条路。树立敬业、爱岗思想尤为主要,必须在抓好编辑业务素质的同时,抓好编辑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5.
1、流动增值人才的使用效益与人才的流动率成正比例。 美国管理学者调查证实,一个企业中,最高创造力的人往往是从其他组织转移进来,并在本单位工作2—3年的人。人才流动不但是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成长发展、实现价值的需要。为了使人才更便捷自由地流动,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人才观念,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引进自己短缺急需人才,输出本单位富余闲置的人才,在动态中优化配置,实现流动增值。  相似文献   
66.
儒家非理性教育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将人心对外物的自然反映融入到诗、礼、乐教育活动中,从而熏陶人的积极正面的情感,使人的意志和动机朝向符合道德的方向被激发,最终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能自发自觉地表现出《论语》等儒家经典所要求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儒家非理性教育理念将人心、道德与治国三者完美结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7.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性问题,很多学者已将其追溯到伦理学层面.系统梳理儒家哲学的自然观和气候伦理原则,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儒家哲学以"和为贵""明分使群"和公平正义的气候伦理原则进行了经济学阐释.依据气候品生产技术差异划分国际成员,在非合作博弈中能够实现"明分使群"的伦理思想,但均衡结果不满足公平正义的原则.这将导致各国缺乏改进技术的动力并呈现相似且较低的技术水平.在基于"和"伦理拓展的合作匹配博弈中,通过合理设置匹配计划能够解决该问题,同时实现"明分使群"和公平正义两个原则.最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都能充分发挥优势,各国均实现福利帕累托改进,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技术进步、福利提升和气候改善形成相互促进、循环演进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68.
借由庄子《天地篇》的文义辨析,本文讨论庄子学派的政治哲学思想,并追究其合理性。《天地篇》批判儒家德性政治、法家刑罚政治、名家无谓的诡辩,对历史上的儒家圣王尧、舜、周武都置辞批评,理由是他们并不真正爱民,而是为了自己需求在表演而已,并且同置曾史与桀跖,理由都是失其本性,其所追求就是上位放任,则下民自适,实际上是对现实政治完全无力的立场。本文认为,现实之不堪,各学派所共知,至于追求何种价值,是各家自己的选择,庄子学派无须攻击他家立场,除非找到真正的宇宙规律、历史规律,才能论断高下,但这就要进行各家意旨的正确理解、准确诠释的工作了,完成了这一步,才能真正解决生命的意旨以及政治的根本的大哉问问题。  相似文献   
69.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70.
文化比较需要一把"双面镜",除了要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依据西方的思想体系和结构翻译与诠释中国文化外,我们更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通过回归经典去实事求是地理解中国的传统,即从中国哲学和文化本身出发去理解它,并且从中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儒家思想为例,其传统中的"人"本质上都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每个人都身处各种角色之中,其存在是整体性的、过程性的。这一点与西方传统中的独立的、个体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儒家伦理学实质上是一种"角色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