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杜汪洋 《决策探索》2013,(22):65-66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而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2.
通过考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历史语境,追踪觅源,析骨剖节,发现这一提法隐含着中国文化的三种痼疾:清谈性、复古性、僵滞性.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教学与普及,受此观念的束缚,产生了严重的弊端.唐诗宋词元曲,固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但绝不是"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唐诗宋词元曲被"捆绑"在一起,其弊端不仅是形成一个牢笼、一张帷幕,将普通读者捆绑或遮蔽于有限的作品,与深远博大的古典文学世界相阻隔.更重要的是,这种并称在塑造"经典性"的同时,也在塑造一种"隔绝性".不仅造成唐以后无诗、宋以后无词、元以后无曲;更造成诗只属于唐,词只属于宋,曲只属于元.这便割裂了传统的一贯性,将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性精神,与当下的文化生活、文明建设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93.
李开先审视反思盛行的复古思潮,体现出复古而在当下的通变意识,并贯彻于诗文理论阐述尤其在整理、研究金元词曲方面:编纂《改定元贤传奇》、整理张久可、乔梦符曲集,树立崇尚本色的金元标准,以及“不平则呜”与“悟深体正”的元曲风范,并评价明代曲坛的“词人之词”与“文人之词”。李开现同时强调于古求真的本色新变观念,汲取前人的神理气味,突出真情的抒发演绎,实现自成一家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94.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修辞方式,在元曲中尤为常见,全句由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可获得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效果。在元曲翻译中应采取"留白"译法,可更好地再现列锦所蕴含的艺术美,并促进中国古典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相似文献   
95.
元曲作家大部分属汉民族,惟小部分属少数民族。即使这小部分少数民族元曲作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骄傲,他们用汉语创作元曲,表现出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热爱,也反映了对汉文化的稔熟和精通。他们的元曲创作跟汉族作家的元曲创作相比,不仅没有明显分别,而且几乎都是佳作。像蒙古族杨讷,女真族李直夫和石君宝,维吾尔族贯云石和薛昂夫,回族兰楚芳和丁野夫,都是少数民族元曲作家的优秀代表。他们为元曲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创作群体,无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弥足殄音的一席乡帅.  相似文献   
96.
白朴三题     
白朴是元代著名作家,世称"元曲四大家"之一。笔者就他的家世生平、创作年代和剧作用韵诸方面作了论说和探讨,论证了白朴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元曲在思想性上对传统诗歌的超越是一定的,但这种超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做新的考察。本文作者认为:元曲在如下方面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思维定式,以时代的目光对社会、人生进行了审视:(一)对人生处世、恋爱婚姻、真龙天子、农民起义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认识、新见解;(二)变抒愁写怨为自我嘲弄和嘲弄现实;(三)从哲学高度对社会做总体性观照和理性批判;(四)变客观描写自然景物为身心融入自然,强化了对自然的主体意识,使自然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98.
元曲语汇中同词异形的语词反映闭口韵与非闭口韵-、m尾与-n尾之间语音变化的情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语音变化的语言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
100.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