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2.
先王之道是儒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它的解释一直以来子学为主.但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则不满这种解释,如获生徂徕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把它的内容解读为先王所制定的“礼乐刑政”等制度,这使得先王之道从空洞的道德理想变成了博大的治理天下的方略,从而导致了理学斯文扫地,促进了日本近代人文主义兴起.  相似文献   
33.
荻生徂徕作为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儒,不仅通过著书立说传先王之道,同时也作为幕府将军宠臣柳泽吉保的家臣,间接地参与着当时德川幕府的统治。徂徕曾说,"《大学》者,守成之君所奉也",也就是说《大学》是君主维护自己统治而非倡导"革命"之书。在《大学解》中,徂徕从一贯的"政治化"路线出发,把《大学》分为"人君教人之道"和"学者为学之方"两条"为政"的线索,指出人君通过诗书礼乐教化就可以引导学者成德,由此而实现"一民心志"的理想,这就是徂徕在《大学解》中勾勒出的政治理论框架。而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他对幕府改革的建言献策之中,即在法先王的原则之上,以利民为手段维护现有的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34.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理想人格的分析历来受到各派系的深入研究,其中儒家学派对此有研究为孟子、荀子。荀子的理想人格理论结合人性论思想,将"士、君子、圣人"分层次展现不同的理想人格形象。对人格的完善,荀子看到要想将人本性恶有改变,就应该对人格进行"化性起伪"。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才观的进一步发展和儒家文化的创造性作了完善的解释。  相似文献   
35.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6.
端木埰为清季金陵词坛大家,其一生行迹关涉金陵和京师词坛甚大。关于端木埰的卒年,学界说法不一。朱德慈《端木埰生卒年岁考辨》(博士论文电子稿)有详细辨析,此处不再赘述。然朱文据平江吴荫培所作《有不为斋集序》、常熟翁同龢《日记》于光绪十八年二月初十日记  相似文献   
37.
上甲微是商代先王之一,功劳卓著,但书阙有间,今人已不能得其详,对其研究也很不重视。笔者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出土的简帛文献,通过考辨来还原上甲微的本来面目,以使人们对《天问》和上古文学中的相关问题有更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8.
周先王继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三代时期的继承制度 ,以往殷、周迥异说影响很大 ,其根源多因对《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先王世次的记载认识有误 ,又受古公父立少子季历、文王立次子武王及武王传位等所造成的假象的影响 ,从而对周先王的继承制度认识比较模糊。学界的最新研究证明 ,殷商甚至夏朝时期与西周一样 ,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周先王当也如此  相似文献   
39.
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采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作了独创性的研究,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的古代"同属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二者走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的结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特色,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附论祊祭卜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卜辞中祊祭的祭祀规则除原有的5项外,还有3种:一是其致祭次序依先王日名在旬中的位次而定,而与先王世次和继位顺序无关;二是卜辞祊祭以祭祀武乙、文武丁为主;三是祊祭是亚祭前的预备性仪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