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264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41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1001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论和谐社会的审判公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其内涵是要在审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在我国当前,由于司法理念的滞后以及体制或制度等一系列原因,审判不公及司法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创新司法体制和制度,以保证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道德需要与制度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道德需要作为个体社会属性的一种应然存在,要转化为一种现实的道德力量,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社会机制即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保障。因此,要激发和提升个体的道德需要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发挥制度在个体道德需要方面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仇立平 《社会学》2004,(3):28-32
伴随城市化过程的是日益明显的社会分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的发端时期,由社会分工所导致的职业分化是城市化的显著性标志,同时这一职业分化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城市化已高度发达,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社会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南京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要克服许多不足,不断开拓进取,为此必质要充分提高全社会对建立信用体系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明确信用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公正,并以此促进效率的提高,而尤为重要的是要准确确立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培育全社会的信用理念.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解释性概念,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社会转型”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的历史性跃迁。在“社会转型”的理论视阈中,作者认为,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既关系到当前中国制度变革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又成为社会伦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伦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合理秩序,促进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好循环。基于如上认识,本文分析了制度和制度伦理的基本含义,阐释了制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了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制度伦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新时期,由于成长起来但并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本身的因素及仍然发生作用的并未根本改变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而突显,社会公正问题尤其受到各界的关注,政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公正问题的社会调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 :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 ,这是“完全平等”的公正原则 ;另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也就是说 ,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的比例应该完全平等 ,这是“比例平等”的公正原则。但是 ,公正不是以德治国的最完美原则 ;最完美的原则乃是人道 ,因为人道的根本原则———自由———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 :个人越自由 ,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 ,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 ,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 ,因而社会便越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8.
面向公共利益差异性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共利益是哲学、法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分层、地域差异以及公共利益的类型多样性使公共利益的差异性在现代社会日益突出.公共利益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不同公共利益之间的不相容性和公共利益的局部偏向性.公共利益差异性特征的凸现必然要求改革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并促成社会公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形式公正已不能作为公共利益差异性时代制度设计的理念,以结果公正与形式公正为理念设计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才能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1)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责任型政府的基本价值信念。本文则是在评述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的基础上,对实现社会公正,构建责任型政府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默的阶级—剥削对应理论是通过使用了理性选择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中的"合作博弈"理论阐述了其社会公正思想。其独特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剥削与阶级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理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