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433篇
劳动科学   374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448篇
丛书文集   696篇
理论方法论   1325篇
综合类   1895篇
社会学   1500篇
统计学   11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区照顾: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未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是解决城市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这里在深刻分析传统的城市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和院舍式养老所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应借鉴国外福利国家的“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应对我国未来城市老龄化养老问题的对策,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的发展,实现未来城市社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62.
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丰富了农村产业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缓和城市养老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验证了影响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代际冲突、健康程度、自然环境、硬件及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均能对老年人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结合研究结论,为推动重庆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增强参与意愿,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模式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与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新时代下老年人对养老模式有着更高的需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在面对现实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们传统养老观念改变中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附近也能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双重保障,在未来养老模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供需两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明确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研究意义,分析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分析法,从公平性和均衡性视角,对全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养老机构的空间布局特征展开研究,探究我国养老机构整体发展历程与演化特点,并利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各县域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1949—1977年)、增长期(1978—1998年)、规范期(1999—2008年)和建设期(2009—2020年)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养老机构总体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较为分散,供给水平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值;我国养老机构空间分布出现多个聚集核心,布局总体呈“品字形”分布,密度由聚集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渐递减;按规模划分有效服务半径评价养老机构的空间可达性更为有效,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可达性明显优于西北部地区,西北部多数为可达性低值区,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5.
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困境与制度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助-互助"原则建立的农村互助养老是一个短期利他但长期利己的互助合约。田野调查发现,在村庄缺乏普遍互惠规范的情况下,因社会信任水平低下和动员方式不当而不能激发出足够强烈的合作动机,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难以建立并持续。因此,应构建具有"小公共性"的现代村庄共同体,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环境支持;应针对农村老年人弱势性特征以及短视性决策行为,构建改进版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治理的"时间银行"互助模式,为合作生产的发展提供持续性与制度化的内在激励;应将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合作生产升级为组织层面的全流程集体合作生产,并通过内嵌于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偏好显示机制和自我增权效应,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永续供给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66.
老年人是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本文利用苏冀陕三省农村老年人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模式类型,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意愿水平整体不高,且对不同类型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意愿差异较大;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情感-管理型、情感型、低参与型、低管理型及高参与型5种供给模式;个体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建议针对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同模式,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健全政府激励机制、加强互助养老宣传,精准引导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67.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深,空巢化、高龄化、慢病化等特征逐渐凸显,养老压力日趋严峻,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供给却严重不足。为探究养老需求与供给失衡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以江苏省为例对城镇居民养老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居民养老需求现状及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差异,并结合江苏省养老供给现状,以需求为导向对养老服务供需问题进行研究,明确供需失衡具体指征与内在原因,进而提出更新养老供给观念、完善养老供给层次及养老服务多样性、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建立标准化养老社区、进行养老社区与家庭适老化改造等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9.
金阊区位于城区西北部,全区面积37平方公里,设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3.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3297人,占总人口14.2%。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上级加强社区建设和发展养老事业的文件精神,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以积极推进社区建设为动力,加强社区建设领导,加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养老事业,以社区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以养老事业发展推动社区建设,为三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加上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日趋“核心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滞后,传统完全依靠集体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因此,如何走出目前农村的养老困境,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让农民像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