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础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老龄津贴制度的一种实践形式,我国高龄津贴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群体的贫困状况,但仍属于低水平普惠型,保障力度有限、普惠性不足。在借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础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以65岁作为资格年龄,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确定了城镇408.13元/月和农村222.45元/月的待遇标准,研究发现20132050年高龄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最高负担为2039年的0.3810%,使财政支出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困境与制度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助-互助"原则建立的农村互助养老是一个短期利他但长期利己的互助合约。田野调查发现,在村庄缺乏普遍互惠规范的情况下,因社会信任水平低下和动员方式不当而不能激发出足够强烈的合作动机,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难以建立并持续。因此,应构建具有"小公共性"的现代村庄共同体,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环境支持;应针对农村老年人弱势性特征以及短视性决策行为,构建改进版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治理的"时间银行"互助模式,为合作生产的发展提供持续性与制度化的内在激励;应将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合作生产升级为组织层面的全流程集体合作生产,并通过内嵌于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偏好显示机制和自我增权效应,实现农村养老服务永续供给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阶层转换矩阵方法,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收入阶层化效应进行详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分层化体系,收入阶层化效应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覆盖下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覆盖下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产生了强劲的向上流动,最终形成最高收入阶层;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覆盖下的农村居民、无业人员则产生了向下流动,形成最低收入阶层;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覆盖下的私企职工及自雇者流动效应较弱,中间阶层地位相对较为稳固.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调查"(CLASS)2014年度的全国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城乡居民养老金减少老年收入贫困、 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覆盖缺口和待遇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养老金虽然有助于减少收入贫困,但减贫力度较小,同时对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不显著.未来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改革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金覆盖率,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二是建立科学动态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有效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缩小与其他养老金类型的差距;三是协调养老金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 社会服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升养老金减少多维度贫困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合理界定就业质量概念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我国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就业质量及其地区差异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就业质量总体偏低;各地区就业质量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决定就业质量高低的唯一因素。因此,各地区应该在十八大报告指导下,在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