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48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85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077篇
理论方法论   176篇
综合类   1849篇
社会学   212篇
统计学   14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把通货膨胀率和红利支付率融入优先级债务和次级债务的激励效应模型. 利用期权的 对策论分析方法,给出了优先级债务、次级债务、股票和公司价值的解析评价公式,并分析了通 货膨胀率和红利支付对公司的破产决策、次债务的发行决策,以及对股东和债权人之间财富转 移的重要影响. 说明了通胀率和红利支付率在实际借债合同中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2.
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形塑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3.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有机体”已经成为了集生活、娱乐、健康等多重取向的一个杂糅场域,城市的后现代转向亦让空间从静止走向流动,城市传播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此,表明了城市传播从概念、属性和机理上对传播学的结构性重构,并借用传播动力学的相关理论,表明其受到以生存驱动的工作机制、行为驱动的消费机制、生活驱动的休闲机制、健康驱动的运动机制和居住驱动的圈层机制这五种动力的催化,并进而以激活多维空间为契机,建构了城市传播从基础、中观到宏观的动力核心进阶。  相似文献   
74.
地缘商会因其乡情文化符号、民企聚合体、自治等特点而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并双向嵌入在所在地与乡籍地社会环境中发展。基于对广东省湖北商会的个案分析,发现服务会员、抱团互助从而填补市场与政府对民企造成的夹缝是其“嵌入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分析在两地空间结构限定下特定的历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以及政治生态与政策设计限定的独特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短暂发展史中面对问题及时调整与迅速规模化;从依赖乡土精神聚合到强调制度化、品牌化建设的组织文化发展之路;专业主义指导下全方位服务路径;基于政治符号、示范标杆和招商桥梁打造而构成的政商多中心网络合作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75.
基于山东N村手套加工厂及其环境影响的调查发现,村落内生企业的关系嵌入与乡村社会分化的叠加效应,是大多数村民面对环境危害而保持沉默的乡村逻辑。乡村作为兼具乡土底色与经济理性的生活共同体,被企业污染建构为具有统合性的整体受害者圈。“同住一个村”的共同体意识形塑大部分村民的环境沉默行为与少数积极分子环境抗争的自我克制,而企业生产建构的获利者群体进一步分化了受害者圈层,村落“双重圈层”互嵌式关系格局阻隔村民通过集体行动制止企业污染的底层路径。农村内生污染企业的嵌入属性加深了村落社会分化、侵蚀了农村环境治理的社会基础,更提醒关注农村污染企业的社区嵌入与村民环境行为选择的复杂性关联。  相似文献   
76.
扶贫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精准扶贫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的项目化与社会生活的不规则性、政策执行的科层逻辑之间的张力。这一巨大的张力使极具科学性和合法性的程序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倒逼,从而产生“反科层”的逻辑,进而使精准扶贫资源的配置面临实践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精准扶贫资源配置应着力于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增强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建设和因地制宜地发掘地方优势资源,以激发扶贫对象为主体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7.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是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复杂社会难题.理论和社会实践给予了重点关注,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目前,理论研究涵盖了基本理论、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制度建设、水平评价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形成大量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但还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侧重宏观层面等问题.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理论研究的一个趋势,未来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必须更具系统观.  相似文献   
78.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成为最大的发展动力,人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各个行业、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寻找人才的情况下,人才的有效供给就成为面临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在立足培养自己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外国人才。  相似文献   
79.
现代化使得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变,人际关系由习俗型信任转为契约型信任。当我们期望合作型信任到来时,现代性却出现了"断裂",人际关系在其影响下呈现出断裂性生产。这种生产有其独特的逻辑,即时空矛盾逻辑、抽离化(脱域)入侵逻辑和弱反思性逻辑,并可能引致更大的风险。以反思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发挥国家的监督导向功能和个人反思再创能力可以避免这种风险,使人际关系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0.
一、在世界极不平静局势中,我国起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看清国内外形势和我国所处的文化环境,是理解关于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极其紧张、纷乱、复杂时期,也可以说是处于历史发展转变的紧要关头。所谓发达国家,实际上都是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的国家。它的内在矛盾发展到越来越积重难返,面临衰退、垂暮。西方不少政论大谈资本主义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