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论道德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私利他的正道德价值最高,是伦理行为最高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高原则,是善的最高原则,是至善;单纯利己的道德价值最低,是伦理行为最低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最低原则,是善的最低原则,是最低的善;为己利他是利他与利己的混合境界,其道德价值介于无私利他与单纯利己之间,是伦理行为基本境界的应该如何,是道德基本原则,是善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善。利他主义(其代表主要是儒家、墨家、康德、基督教)否定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合理利己主义(其代表主要是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老子、韩非、梁启超)否定无私利他和单纯利己,而把为己利他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个人主义(其代表主要是尼采、海德格尔、萨特、杨朱、庄子)否定无私利他或为己利他,而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准则。所以,利他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不过是分别夸大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三大善原则的片面化真理而已。  相似文献   
43.
对善的定义虽存争议,但善存在着层次性却是可以确定的。从利己与利他角度而言,传统伦理学将纯粹利他视为最高层次的善,而我们则认为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是最高层次的善,对最高层次善的不同界定,是奠定理想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基石,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4.
婚姻就像电脑程序,不随时修补,就会频频出现漏洞。那些利己又利人的小小妥协,不是委屈,而是情趣。他在憧憬第二个孩子下班,拎了几捆青菜。想到今天是女儿回家的日子,又顺便买了两斤鸡翅,打算给小丫头做个爱吃的可乐鸡翅。没想到许知远已经回来了,正给女儿试裙子,今年最流行的粉色公主裙,丫丫兴奋得脸都红了。急急忙忙跑来展示。许知远跟在女儿后面,眯着眼睛,手里托着一件丝质长裙,不用看,是给我买的。"现在穿裙子还有点冷。"  相似文献   
45.
《新天地》2011,(12):39
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发现,找个和爷爷长相相近的人结婚对维持婚姻稳定有帮助。因为人们会下意识地被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吸引。在进化生物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利己偏好"。和容貌与自己相似的人婚配,可以保证"自己的基因库可  相似文献   
46.
信任能导致合作,信任度的下降使得商品交易和社会交往的成本大大增加,社会成员的沟通减少,社会关系趋于冷漠化。人的本性是趋于利己的,因此,社会信任不会从人性中产生,只能由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来培育。提高社会信任度需要法律和道德相结合。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手段,统一于法治国家的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47.
“经济人”利己与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对这一涉及人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单靠经济学自身的分析是难以完成的。借助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其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人”行为,可以看到,利己是“经济人”行为的根本目的;利他是“经济人”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为己利他是“经济人”的普遍持久行为。  相似文献   
48.
几个伦理学难题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之事实如何与行为之应该如何以及联系二者的道德目的,是伦理学基本对象;利己与利他关系,是伦理学基本问题;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是伦理学基本流派。利他主义只主张“无私利他”,其代表当推孔子、墨子、耶稣、康德;合理利己主义只主张“为己利他”,其代表公认是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个人主义只主张“单纯利己”,其代表为杨朱、庄子、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己他两利主义既主张“无私利他”,又主张“利己不损人”,其代表主要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49.
不同的人性假定模式应置于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对人性假定的历史分析 ,可以揭示其伦理性的工具价值 ,辩证展示人性假定的社会功能 ,以期为当代社会的人性假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市场伦理发展的自然逻辑与人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春晨 《河北学刊》2003,23(3):84-89
市场伦理是与自由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 ,没有自由的市场社会环境 ,也就没有市场伦理。市场伦理的发展有其自然演进的逻辑 ,随着市场及市场秩序的自发形成和发展 ,市场伦理也随之发生演变。在市场中活动的人们所具有的伦理情感和道德心理 ,是市场伦理发展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