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73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程千帆、吴新雷两位先生在<两宋文学史>中对于宋代骈文(宋四六)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同时也提出了"南宋前期四六四大家"的说法,具体所指为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四位南宋四六文名家.不过从四大家入选人数与分期两方面看,此说还不够严密,对洪适、洪遵、洪迈兄弟四六文数量和地位的论述也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余地.总体看来,南宋前期骈文创作较为繁荣,名家众多,"四大家说"尚不足以概括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72.
军事训练作为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历来深受重视。宋代施行募兵制,庞大职业军队的战斗力需要以高强度的日常军事训练来维持。宋代军事训练以实战为出发点,扬长避短,在步兵训练、阵法训练、水军训练等方面均有鲜明特点,并对新式训练方法进行了一定探索,取得了良好训练效果,为保障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相对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宋代军事训练也存在着诸多弊端,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约宋代的军事。  相似文献   
73.
出于宣扬各派学术和抗金大业需要,南宋理学各派名家纷纷借诸葛亮说理论事,南宋前期的诸葛亮评价多称赞其集"仁人君子、英雄豪杰、忠臣义士"于一身,很少人批判其法家治术,评价之高远超北宋。南宋后期,诸葛亮赢得朱子后学和失意文人的一致称颂,成为道德完人和精神偶像。南宋诸葛亮评价的思维走向与理学内部纷争演变关联密切,前期强势的湖湘学派、浙东学派强调经世务实,盛赞诸葛亮躬行儒家济世情怀、践行人臣之道,而弱势的陆朱学人则痛心其运用申韩霸术。发展至后期,独尊天下的朱学后人主张穷理尽性,一致标榜其道德风范,诸葛亮良将、忠臣、圣人形象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74.
从中国古代战时中央军制的演变来看,南宋朝廷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完善的战时中央统军体制。这一体制以都督(视)府为主导,体现了中央派出军政机构的常态化。一方面,南宋战时中央统军体制是在军事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从多种形式并存到都督(视)府为主导,历经北宋末年到南宋高、孝之际三十余年的探索。另一方面,南宋处于帝制后期中央强化对战时军政机构控驭的重要转折阶段,与历史发展趋势相合。南宋政权所建立的战时中央统军体制,有利于中央进一步加强对派出军政机构的指挥、调动,但亦需面对如何处理好集权与效率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7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05-110
寺记作为一种重要的"涉佛文体",在宋代数量较为庞大,值得我们关注。在南宋,佛教的世俗化加深,而寺院与帝国政治关联颇多,这就使佛寺这一原应神圣的场域被世俗政治进一步介入。同时,佛寺的这种政治属性也为多以儒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之寺院书写提供了合法性,因此可以说,很多南宋寺记的产生,都源于政治的考量。随着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浙江佛寺因其地缘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浙江地区的寺记在数量上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为权力书写这一现象在南宋浙江寺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6.
南宋史弥远长期专权的实现,既因为宋宁宗理政能力低下,也是其与宋理宗君相合作的结果。为了维持专权,他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常规的中枢决策机制。即以皇帝为中心的御前决策重要性降低,都堂和相府成为决策的中心。他既充分利用宰相居于行政枢纽的制度便利,又采取人事控制的手段,破坏了宰执合议的程序,取消了监察和封驳程序;以控制臣僚奏对和舍奏用申等方式实现以自身为中心的信息通进,以检正、都司、枢掾的直属化下行有司之事,从而建立起新的政务处理机制。也正是因为权相产生的基础在于君主的权力让渡,一旦基础动摇,权相政治也就走向终结。南宋权相政治时断时续、或长或短的特点,或许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77.
朱寅 《殷都学刊》2011,32(1):150-153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作为一个在文学、史学、书法艺术上都有相当成就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与其思想也自然有密切关联。他在青少年时期为其祖父岳飞辩诬的同时,也怀有积极用世的热忱之心,中年时期因为官运亨通而对朝廷尽心尽力,到晚年因遭构陷罢官而有消极避世情绪;这三段人生态度构成其一生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概括岳珂的一生思想,儒家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无疑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佛家的禅悦之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消极避世心态同样也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这些都使得他的人生、思想和创作具有南宋文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中国戏曲史的研究,自王国维开始即偏重于元杂剧与明清传奇,而忽略了南宋戏文.后来钱南扬扭转了这一偏向,第一次提出“宋元戏文”的概念,才开始对南戏作全面的研究.但接着又产生了偏重于元而忽略宋的新倾向.有感于此,笔者在拙著《南宋戏曲史》的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从揭露封建礼教下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抨击科举制度下富易交贵易妻...  相似文献   
79.
巩丰一生坎坷,然工于诗,多至三千余首,颇受时论好评。只因《宋史》无传,其诗又大多流失不传,后人对其人其诗知之甚少。就现存巩丰诗而言,多抒写眼前景身边事,清真自然,平淡悠远,亦足可自立于南宋中后期之诗林。  相似文献   
80.
申小红 《船山学刊》2011,(2):163-166
绍兴八年(1138年)前,南宋政权在选择都城时,朝中大臣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它们都易于控制富庶的江南。经济及交通等因素不是决定两者谁作为都城的首要条件。建康的优势在进取,临安的优势在防守。南宋政权定都临安,除了实力不济与气候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文化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