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篇有这样一段记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42.
谭嗣同《仁学》以基督教灵魂和博爱观念改造传统儒家的仁概念,一方面,使仁从道德理性概念上升为人性本体概念,成为《仁学》社会批判理论和救世方案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克服儒家仁爱差等的宗法局限性,使仁成为一种普世的核心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3.
共生伦理以差异性存在相互依存和共同生成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的本真的生活样态,从人保持与自身的统一出发达到人与他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从审美的视角完善理性并进行生活实践,以提高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为目的,促进人类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44.
母亲的礼赞     
张延 《公关世界》2016,(6):127-128
母亲,天下至善,是神圣的化身!母亲节来临,唱一曲赞歌献给母亲们。
  母亲是伟大的,胜过所有的伟大,伟大的顶天立地!
  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不论国家地域,不分民族肤色,不管宗教信仰,从古至今都是母亲孕育、繁衍了人类,摧生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是母爱,以其和平、包容和宽厚、博爱的共性,培育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文明和母爱文化。  相似文献   
45.
美国"丹尼尔·珀尔新闻勇气正直奖"今年颁给了《查理周刊》,目的是表彰在《查理周刊》事件中死去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表达该奖项对于新闻自由的捍卫。《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对其命运的评价褒贬不一,关于新闻自由的讨论也甚嚣尘上。而《查理周刊》所追求的新闻自由,与法国"自由、平等、博爱"国家精神所产生的冲突,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6.
儒家与基督教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代表,其仁爱与博爱的理念在各自的思想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儒家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进行比较,在审视两者"显性"之异的前提下,管窥背后的"隐性"之通,有利于加深儒家与基督教之间的了解,也有益于中西方文化的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仁爱与博爱的异同进行了广泛探讨,希望人们既要看到二者的统一,又要看到二者的区别,不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法国大革命所提出fraternity口号的词源词义分析、该口号成为法国大革命旗帜性口号的历史过程以及西方法国大革命研究者对该口号的困惑不解,与中国儒家思想中"博爱"思想的起源形成与历史演变过程、博爱思想对历史学和佛经翻译的影响以及晚清民国对法国大革命fraternity口号的超越改造相比较,说明"博爱"并不是法国大革命fraternity口号的正确翻译用语,因此法国大革命并未提出"博爱"口号。  相似文献   
49.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受到孤独的煎熬,故在创作中反映了人生的孤独痛苦,创作了一系列完善的具有基督教博爱精神“神人”形象来寄托自己 的理想,消解自己的孤独。  相似文献   
50.
凭着两本薄薄的随笔集,查尔斯.兰姆享誉世界,与蒙田并列齐名,为柯勒律治极力推崇,被读者和批评家公认为英国随笔散文的典范代表。本文试图从其平和淡泊的处世态度、亲切随和而又幽默的叙事风格、主题上的个体性和怀旧色彩以及其善良博爱的心,来分析其散文备受礼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