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乔治.卢卡奇从人的存在问题出发,积极探索改变人的异化生活的途径。一生思想虽经过几次重大的变化,但思索的主题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极为关注艺术作品对于改变人的现实存在的意义,并始终把在现实存在中发现启蒙的、非拜物教化的意识,以及摆脱日益异化的现实生活的乌托邦幻想寄托在艺术作品上,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罗静 《经营管理者》2013,(26):129-130
<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匈牙利哲学家、文学理论家捷尔吉·卢卡奇的理论思想,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哲史研究的深入,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所重视。卢卡奇理论思想的核心是其总体性辩证法思想,而对其总体性思想的实质及其意义等重要问题,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论者认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建立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称卢卡奇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第二国际的庸俗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卢卡奇提出了把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的新思想.其总体性范畴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总体是一种整体统率局部的原则,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体现为一种历史过程.对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作以探讨,对纠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违反辩证法的现象和倾向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产生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在总体性问题上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却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这样导致他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中总有失偏颇,像一个钟摆,时而摆向自然,时而摆向社会,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1)早年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2)晚年强调“自然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基础作用。文通过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自然、自觉自由活动来阐明自然-人-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的卢卡奇与作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创始者海德格尔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首次争锋和交流.二者都反对主客二分.卢卡奇从批判康德的物自体开始,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哲学;而海德格尔从颠覆笛卡尔对世界的证明开始,阐明了自己的存在哲学.基于这种共同的议题,讨论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具体生存论哲学,发现二者的理论有互补和交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与施特劳斯之间的“对话”梳理出来,对于回应施特劳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卢卡奇将历史方法视为哲学的根本方法,这就势必导致对永恒事物的消解,对特殊处境的强调、对进步观念的信仰的历史主义.而历史主义在施特劳斯看来是一种相对主义,一种对文明拒斥的虚无主义;但卢卡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一种相对主义,但并不具有虚无主义性质.施特劳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会导致一种虚无主义的结果,即只关注物质的生产和需求,忽视道德价值的末人社会;这实际上混淆了卢卡奇对阶级意识与阶级实际心理的区分,无产阶级意识必然包含道德.所以,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注定是虚无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支点包含三个层面:即黑格尔对现代概念及现代性问题的阐述、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诊断的合理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这一批判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即在现代形而上学范围内展开并由此陷入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开启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向,而且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理论范式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和英 《天府新论》2004,(Z1):27-2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卢卡奇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把辩证法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而他所谓的辩证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把辩证法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否认了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这思想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他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围缩小了,从而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上对立起来,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评介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出版《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以后,对卢卡奇及其著作的研究与评价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多重讨论.为使卢卡奇与这部著作能更真实地展现给读者,笔者以评介为视角,展开了这一著作思想的概要分析,对引发争议的肯定、否定、自我三种评价进行了梳理考察,并提出了解读文本需澄清的三个问题,即卢卡奇及其著作性质所属的问题、卢卡奇如何对待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何鉴别卢卡奇的自我批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以其深刻、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化的总特征--物化意识.这种文化所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主体客体化、主体原子化、主体的数字化、官僚制的形成、大众文化丧失了批判性、学术研究片面化等方面.卢卡奇认为可以通过恢复人们丧失了的总体性来克服、扬弃物化意识,无产阶级只有理解并运用总体性,才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