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9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周兴杰 《探求》2007,(3):28-31
探析葛兰西对历史主义的独特认识,构成了我们把握其思想特质的一个根本点。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是一种历史生成观,他在哲学与历史的实践统一性层面上,提出了“历史事实”的尺度。他主张的“试错”原则,将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逻辑层面。  相似文献   
32.
对分析性的范畴加以空间化和历史化,是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些理论运作深深地交织在他的“绝对历史主义”之中。对葛兰西哲学中空间性的强调,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其著作中的诸多地理学主题,而且有助于纠正过分强调其历史主义维度的偏颇。葛兰西对空间隐喻的使用和他对南方问题的讨论,表明应当从空间—时间的视角去阐释他的许多关键性概念,而不仅仅是从社会的、物质的视角去阐释。葛兰西的空间、场所和等级等概念与他对语言、天主教会的意义、知识分子的作用、世界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美国主义和福特主义、意大利国家的性质、国家权力的社会基础、雅各宾派、消极革命和领导权等问题的分析密切相关。葛兰西对空间、场所和等级的兴趣不仅仅是学术的,也跟他对革命形势的分析不无瓜葛。  相似文献   
33.
历史主义方法是史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的、学术的因素所制约或推动,史学批评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术文化事业的社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性的史学专业队伍趋于扩大,历史著作的出版和在报刊发表,成为多数人直接的撰述宗旨,史学认识传播和交流的速度、范围都远远超越古代.  相似文献   
34.
历史主义凸显文本与语境的互动关系,即“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同时也提出了文学文本“颠覆”与“遏制”的政治功能。细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可以发现该小说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意识,哈代在小说中试图对社会的中心意识进行“颠覆”,但其在“颠覆”过程中却又受到历史语境的“遏制”。  相似文献   
35.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历史主义的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本文提出 ,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 ,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 ,非常必要。以此为基础 ,本文认为 ,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 ,在“当下”社会共识的建立中寻找、追求 ,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6.
科学合理性问题即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它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学派的观点不一致、争论激烈,逻辑主义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评判科学理论的合理性标准,它是客观的、中立的;而历史主义的观点则认为,不存在超历史、超科学的合理性标准,实际中的理论评价标准随科学本身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37.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理论,比较了钱理群的《1948天地玄黄》和洪子诚的《1956百花时代》,指出它们分别继承了《史记》的“历史的文本化”(为野史所继)和“文本的历史化”(为正史所承),其背后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文学史观“新历史主义”历史观和传统历史观。文章还以钱著《1948天地玄黄》为范例,撷取新历史主义的某些概念,本着整合和超越的原则,初步建构了“个人化”文学史写作格局,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8.
历史主义把创作主体的活动概括为协合 ,并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由此来观照《哈姆雷特》 ,可发现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典型地体现了新历史主义的协合观。  相似文献   
39.
文学史与诠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硕 《文史哲》2005,3(4):35-41
诠释学是对文学作品如何进行诠释的学问。诠释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诠释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文学作品对诠释有一定的规定性。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诠释,历史条件的重建是应有之义,诠释的原则是科学的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40.
杨然 《阴山学刊》2006,19(2):70-74
中国古代的历史主义是在中华文化土壤上面发育而成,转过来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国古代的历史主义主要包括感情总体历史的世界观、超越现实的人生观和保存与创造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它是中国人敬天法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悠游含蕴却又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