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75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管理学   1504篇
劳动科学   166篇
民族学   273篇
人才学   352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7551篇
理论方法论   1410篇
综合类   10928篇
社会学   1818篇
统计学   29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94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719篇
  2014年   1511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965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2120篇
  2009年   1859篇
  2008年   2161篇
  2007年   1260篇
  2006年   982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诞生于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还适用于今天 ?2 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的兴起是否造成了它的过时 ?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上的挫折应否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负责 ?其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具有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 ,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 ,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失误恰恰是由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创造性的阐释 ,使它保持一种开放的对话姿态 ,并避免其沦为狭隘利益的工具 ,乃是保持它的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2.
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民本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上,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影响矫正以及对理论界在人的问题上“右’’的错误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人本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他有关依靠人、尊重人、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能等方面的论述之中。时代性、实践性、全面性是这一思想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探索、形成过程及其内容结构作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64.
尊重教育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以尊重为教育原则和方法建构和谐教育氛围,尊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尊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将尊重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65.
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收到实效,必须领会教学改革的实质、把握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6.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在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主题、任务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代表人士、构建和谐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67.
限定词的研究是现在语法研究的热点,从限定词的词类划分到DP理论的出现,传统的NP结构已经演化为DP结构。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简要介绍了NP到DP的理论演变过程;二是借助BNC(BNC World Edition 1995)语料库分析DP短语中后位限定词在N前的共现排序。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最近电影"大片"的发展和"80后"文化的崛起等现象的思考,对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形象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指出,一种"后原初性"的存在是今天中国大众文化新的表征,由"本土或全球"向"本土即全球"的过渡是中国大众文化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69.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邂逅与牵手,究竟是为马克思主义开辟了诸多自我生成之域并赢得了全面性胜利,还是造成了它的意义放任、思想低迷并陷入合法化危机?面对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拷问,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执行一种退行性的收敛、紧缩策略抑或是一种积极的扩张、开放计划?时下,关于此类问题的论争,至少有两点已初见分晓:(1)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暂时性合拍,其实对双方而言,都试图实现某种层次上的跃进.(2)"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自我彰显和自我生成,压根无须借助任何"后"学的添加和补充,而是在深入生活、参与实践变革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70.
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本文前,请先花五分钟观察一下四周,能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你正舒服地坐在有空调设备的房间里,点着一盏台灯,从咖啡壶里倒出一杯香浓的咖啡。空调设备、台灯、咖啡壶都需要电力才能运作,都由耗能的工业制程产出;热带地区的咖啡豆则需通过航运配送至消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