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作为诞生于亚欧文化板块碰撞地带的“东方明珠”——香港既有国际大都市的繁华A面,也有“身世朦胧”的暧昧B面。在这一社会历史环境之下,身份的认同与找寻一直是香港文艺作品的重要命题。2019年9月上映的《花椒之》,通过三个素未谋面的姐妹在父亲葬礼上相遇然后共同经营其父留下的火锅店的故事,表达了香港新一代女性对自己身份的再次确认。而上映于1990年的《客途秋恨》,同样是女性寻找自己身份的香港电影。通过主题传承,两个跨越了近三十年的电影文本形成了巧妙的互文,共同描绘出了三代香港女性在时代大潮中的身份认同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22.
"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比及其他范畴,其历史更悠久,运用更普遍,影响也相当深广.本文试对"诗"理论的源起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探寻它在演变历程中的轨迹及其深刻的蕴舍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3.
"虚静"说虽属哲学认识论,但它包含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魏晋初见端倪,到六朝主要体现于宗炳、刘勰等人对审美特性及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4.
拥抱2012     
《人才开发》2011,(12):63-63
告别2011,拥抱2012!当中华巨人的脚步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踏入2012时,当2012年的第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时,我们聚首雀跃,唱起2012首颂歌,献上2012个祝福,放飞一个个新的希望。拥抱2012。在刚刚踏进新年的时刻,欢歌与彩球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伴随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一声声真诚的祝福——"新年好",从每个人的口中涌出  相似文献   
25.
魏晋时期出现于文论中的“”虽还不是正式的美学概念,但已与一定的美学思想相联。它产生于对赋颂作品的讽读过程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之“”不仅体现了文人对言语的高度迷恋,而且体现了文人的政治意识与价值意识。游戏之“”为刘勰、钟嵘的“”论的建构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6.
白居易在仕途中,由无奈到自觉,执意于任“闲官”和当政治“闲人”;在生活中走“中隐”之路,晚年执迷于在城郊“闲居”、“闲游”和“营闲事”;在美学上执著于对“闲”与“闲乐”的探求,从而为我们展示了其丰富和特殊的人生美学与诗歌美学的历程。“闲人”、“闲居”和“闲”等语词的解读,有助于对白居易的闲适诗进行深层次诗蕴探索和文化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27.
古代审美体验的三种基本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思想有着十分深厚的积蕴。审美体验是极其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审美体验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审美体验方式 ,象、神遇、物化就是古代最基本的三种审美体验方式 ,三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处 ,并被运用于审美体验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滇”食俗的表象例证小吃与民族菜系切入 ,论证了其文化底蕴及产业开发价值 ,指出云南是照叶树林及亚洲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滇”食俗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 ,因此在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中 ,有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9.
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需要以理解中心思想为宗旨,以训练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抓准景物(事物)特点为要义,以概括文段中心为目标,以揪准人物性格为终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才能让语文课飘出芳香的"语文"。  相似文献   
30.
正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2)通过重点阅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嘎子"的形象,学会抓住关键事件中的独特语言和动作、心理读懂人物特点的方法。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2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