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1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45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1.
唐代成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和扬州的全国第四城,在大唐文明向外传播时,与国都长安并驾齐驱为南、北丝绸之路上的双子星座。唐代成都的自然风光秀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唐代成都的人文风光壮美:"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唐代成都的文化形象俊美:"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6,(5):58-61
唐诗对剪纸艺术有较多描述,有关诗句表明,唐代剪纸艺术已趋于成熟,且用途广泛。唐诗中的剪纸题材较多,常见有植物、动物、人物、文字等。唐诗所描述的剪纸艺术,在色彩和技艺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通过唐诗的"以诗证史",有助于我们对唐代剪纸艺术有更加深入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傅伟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16-117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其中也有诸多的研究是有关唐都长安的.但综合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来看,其研究内容呈现出不均衡性;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本文欲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梳理、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处于所谓"后发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百年来的中国学术一直在艰难行进着。由于学术话语规则、评价体制乃至于学科的分类等基本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定的,中国学人不得不由几千年的经史子集传统向着现代学术靠拢,而在靠拢过程中,也就难免产生进退失据的惶惑与  相似文献   
15.
郑知常的诗歌语韵清华,用语出奇,构思巧妙,立意高古、新颖,风格清丽而意境廓大、幽远,颇得唐诗风韵。郑知常师承唐诗,但他没有偏狭地走某一类唐代诗人的路子,而是博采众家,靠自己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力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创造了富有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年间张之象编纂的《唐诗类苑》,是现存规模最大、分期最完整、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具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唐诗总集研究的整体热闹景象相比,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相关研究相对冷寂,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通过对《唐诗类苑》刊行四百年来的传播情况、受关注程度以及2006年前后不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一部体例较为独特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正逐渐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究,其在唐诗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定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罗时进先生以其《丁卯集笺证》《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与《唐诗演进论》三部力作,成功奏响了唐诗研究由微观、中观而宏观的点面结合之三部曲,颇具学术性与方法论双重意义的话,那么,近年出版的《明清诗文研究新视野》,则是他竭诚奉献给学界的别开明清诗文研究生面的第一乐章。其开拓创新之勇气,深厚扎实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唐诗常见题材之一,优伶题材诗作数量不少,但针对此类诗歌的研究成果目前却不多见,唐诗类型研究没有专列此项,文学审美探讨也比较稀少.优伶题材诗歌塑造了优伶鲜明的形象,赞美了优伶高超的技艺,同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复杂的主体情怀.优伶题材诗歌研究有益于拓展唐诗类型研究范围,也有助于深入领会唐诗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境界.  相似文献   
19.
吴淑玲  张岚 《河北学刊》2012,32(5):91-95
唐代书肆是唐诗传播的重要的渠道之一.书肆的诗文集主要有四种来源:收买诗人的诗卷、雇佣书手抄写诗卷、自由抄诗手炫卖的诗卷、拓印金石铭刻诗文.诗文集的去向主要是士人.书肆为唐诗的即时传播和接受搭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畅销诗卷对诗人的创作有着积极的鼓励作用,获得诗卷的士人在唐诗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诗艺影响,这些对唐诗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