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17篇
  免费   194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管理学   8004篇
劳动科学   1149篇
民族学   8465篇
人才学   1352篇
人口学   1002篇
丛书文集   14290篇
理论方法论   3572篇
综合类   27688篇
社会学   4630篇
统计学   1697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367篇
  2022年   859篇
  2021年   1336篇
  2020年   1411篇
  2019年   1229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1201篇
  2016年   1734篇
  2015年   2370篇
  2014年   5144篇
  2013年   4150篇
  2012年   4835篇
  2011年   5365篇
  2010年   4808篇
  2009年   4816篇
  2008年   5917篇
  2007年   4286篇
  2006年   3450篇
  2005年   3501篇
  2004年   2801篇
  2003年   2546篇
  2002年   2211篇
  2001年   2167篇
  2000年   1558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育儿不再只是一个纯粹的家庭问题,也是关于福利国家和性别平等争论的主要战场。在育儿家庭政策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北欧国家,挪威在育儿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国际视野中,挪威的育儿家庭政策不仅是"妇女友好"的福利政策,同时也是"孩子友好"的福利政策,对我国出台育儿家庭政策可提供一定的借鉴,包括制定法定的休假政策、采取局部地区试点实施和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2.
民族地区高校地处民族聚集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高校应承担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3.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家庭形态,迁移行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指数法构建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不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明显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有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家庭健康治理能力偏弱是两类农村儿童健康治理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父母应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基本方案,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平等健康治理体系和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74.
现阶段,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为寻求突破,各民族地区自然将优势较为突出的民族旅游业确定为兴地富民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而大力培育。但民族地区在积极推进民族旅游快速发展时生态文化保护这一核心问题未能受到真正重视,其严重的负面效应正不断显现。本文以快速发展中的青海民族旅游业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阐释生态文化保护下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5.
新常态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过剩问题具有必然性,我国具有市场机制下发生产能过剩的共同原因和因素。借助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国当前由特定原因形成的产能过剩,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产能过剩的内在可能性和原因。因为市场机制同样存在有限性和副作用,甚至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本身就是引发产品和产能过剩的环境,而干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存在不少问题,回顾过去几年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的成效并不太显著。从长期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政府的指导、调节与市场调节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新一届政府在新常态条件下既努力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也采用有限的适度调节即“微调”政策,适合我国新常态特点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已有的宏观调控理论实现了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76.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7.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1993年宪法否定国家意识形态,提倡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俄罗斯社会思想混乱,面临国家认同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刻危机。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高举复兴俄罗斯大旗,开始了重塑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特征鲜明、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普京主义",在俄罗斯社会发挥着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79.
80.
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倾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建设实际上也就是"多元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又要认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实现国家层面的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文化认同上表现出来。中华文化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和地域等因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讲文化认同之外,还要讲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既包括国家认同,也包括利益认同与命运认同。自觉认识和发挥中国民族建设的优势,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努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