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8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631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23篇
人才学   120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3527篇
理论方法论   531篇
综合类   7114篇
社会学   489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596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文针对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从认识论角度探讨素质教育多层次理论与相应实践层次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转化的问题 ,从而揭示了科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观的桥梁作用 ,并进一步指明了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观的具体方法 ,及其对加快素质教育理论建构、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23.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这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英语与时间有关的用语,来探讨美国人支配、利用时间的方式,以及时间这一无声的语言在美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韩国良 《南都学坛》2006,26(5):72-74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关。“兴”的寓意是“托事于物”,这与上古先民师法自然的思想信仰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5.
论邓小平的代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 ,他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而且还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代价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改革中的代价问题。  相似文献   
26.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他认为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监督,是保证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反对不正之风的重要途径。邓小平的监督思想主要包括加强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监督。邓小平的监督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观、群众观的直接体现,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7.
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心理学形成以来 ,西方主要流派的研究方法论在心理科学的发展中有其贡献和局限。通过客观、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化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发现建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是极其必要的 ,而且更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29.
《喧哗与骚动》是一部蕴含丰厚的小说 ,是福克纳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他采用C、A、B、D的时序颠倒的手法 ,展示了南方社会对女人的偏见和歧视 ,以及康普生家庭的冷漠无情是造成凯蒂悲剧的根源。小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福克纳对女人的情结 ,既有美化女性的一面 ,又有批判女性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0.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女主人公凯蒂 ,美丽善良 ,富有爱心 ,但却不为深受清教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和家庭所接受、所爱护 ,她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 ,却又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同传统妇道观相抗争 ,最终沦落为妓女。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形象的塑造 ,有力地抨击了南方传统道德标准及清教主义的妇道思想 ,揭露了它们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