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李伟山 《阴山学刊》2008,21(5):51-56
东周会盟争霸的结果是形成了“天子——霸主——诸侯”这样的新的等级秩序关系,这既是对西周共主政治秩序的继续和发展,更是对它的否定,并且为先秦共主政体的早期国家形态向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成熟国家形态过渡准备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2.
从传统中国,"天子之孝"是专为帝王设置的臣子规范.唐玄宗是以帝王身份推崇并实践"天子之孝"的典型.他不仅亲注<孝经>,阐释"天子之孝"的基本内涵,并且身体力行,安定社稷,德治天下.他以"天子之孝"将自己装扮成为中华主流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继承者,论证了帝位的合法性,增强了"以孝治天下"的说服力和可能性.通观整个帝制时代,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调节理论,"天子之孝"是一种普遍的帝王意识,属于统治思想的范畴.它既是对王权的论证,也是对王权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对王权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3.
说起近几年频频在电影、电视屏幕上露面的郝蕾,很多人都会猜测那个青春靓丽的女孩来自苏杭,可是,你要是同她聊上一聊,东北女孩的率真可爱就会在郝蕾身上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从《相约青春》到《少年黄飞鸿》,从《缘来一家人》到《初恋的故事》,从《肥猫寻亲记》到《少年天子》……这个自吉林省通化  相似文献   
74.
《穆天子传》与《山经》一样,揭示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玉石文化传统。玉石作为神圣的物质成为穆王征巡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穆王之路也是玉石之路。穆王的出巡有两个方向,一是西行。周自认为是夏人的一支,寻玉昆仑,既是追溯夏、周的玉文化传统,也在寻宝的表层意义下,寄托了寻祖、寻根的心理诉求。一是东行。东方是商人的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区域。而东王公形象的出现乃是夷夏文化融合的结果与反映。政治认同必须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而意识形态的同化与政权的更替相比较而言是更为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西周玉文化作为权力话语的一种表述,有助于建构其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75.
先秦时期(主要是周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主祭的天、地、宗庙大祀及有关牺牲的礼法仪制主要有如下六项:(1)选牲,行于正祭的三个月之前,有角体、毛色、牝牡、大小四方面的要求;(2)养牲,将入选牺牲系养于特别洁净的牲牢,直至正祭,历时三个月;(3)省牲,正祭之日前一天的晚上,对牺牲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4)迎牲,正祭之初天子亲自将牺牲迎至祭祀场所;(5)杀牲,天子礼仪性地射牲或宰牲,以示亲杀;(6)荐牲,含有荐血、荐腥、荐熟等礼事.  相似文献   
76.
77.
《穆天子传》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学术价值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尚存在多种不同说法。以成书年代为例,总体说来大致有四种说法:西周说,春秋末战国初说,战国说,汉以后伪作说。但诸家之说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先秦典籍成书年代的确认,应当从整体上把握,而不是纠缠于个别的字(词),应放在动态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而不是模糊年代的阐述,我们也更要注意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这样我们才可能比前人看得更深刻一些,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它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78.
《穆天子传》成书时间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自说自话的情况比较普遍,各家都重在选择有利的材料,从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而对于其他观点的依据采取不利于论证自己观点的材料持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各自取材是片面的,而立论自然就不坚实;大胆假设有余,而小心求证不足;甚至于拿假说当证据,导致无效论证。虽然新意迭出,但问题的研究却陷入散化和平面化、肤浅化而无助于问题的研究的深化与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79.
《穆天予传》的域外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自19世纪末到上个世纪前半期为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域外研究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文化阐释的失效。二是文化阐释的失态。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本土学者对《穆天子传》的研究重点由种族民族、史地问题逐渐地转向了对于《穆天子传》文学文化价值的探讨,域外的《穆天子传》研究不仅与之相呼应,而且往往能够不断地切入新的视角,呈现出有效的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可喜局面。这一时期的研究也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色:一是《穆天子传》作为虚构文学作品的性质似乎随着研究史的发展而越见重视;二是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的引入。  相似文献   
80.
汉赋的兴盛,与武、宣之世“崇礼官,考文章”相关,汉大赋对“祀典”的诸多描绘,亦缘于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之史实。《文选》分赋为15类,首“京都”,次“郊祀”、“耕籍”、“畋猎”,均为大赋创制,其间共有一主轴,即对汉“天子礼”的描绘、颂赞。汉大赋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对“天子礼”的形象描述,而赋家对建构帝国宗教的态度,则表现出融宗教神氛于礼教现实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