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贾岛、姚合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英 《学术交流》2006,(4):158-161
文学史界对于贾岛、姚合的时代归属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他们看作中唐诗人,有的认为他们是晚唐诗人,还有的认为他们是中唐向晚唐过渡的诗人。贾、姚二人的生活既然跨中、晚唐两个时期,那么,其诗风形成时期便成为判定其所属时代的一个重要条件。经笔者考察,认为二人诗风均形成于中唐时期,理应将二人作为中唐诗人看待。  相似文献   
12.
姚、贾诗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唐诗人姚合、贾岛诗歌创作,有许多异同。相同的是诗歌缺乏丰富的内容,擅长五言律。相异的是,姚诗较多地反映闲适的生活,贾诗则以言愁苦凄寒及科举失意为主要内容;姚诗的审美趣味倾向于平和闲静,诗风浅近清新,贾诗喜欢描写怪奇衰败的意境,诗风的奥寒瘦。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姚合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通过几代学者不断地钻研和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相对于唐代具有相同影响力的其他诗人而言,姚合研究尚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姚合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诗歌功能的纵深发展,集会成为中古文人交往和诗歌酬唱的重要空间。唐文宗大和年间,缘于时代精神的消沉和文人现实情怀的萎缩,集会诗成为中晚唐之际十分常见的诗歌题材。姚合的集会诗基于送别、宿会、宴集等主题而创作。在这种集会同题创作中,姚合诗既有趋同的模式写作,也有基于个体文学观念的个性表达。通过姚合集会诗,我们可以清晰认识到姚合在姚贾诗人群体中的示范意义和领袖地位,也能观察到姚合与大和年间文人、文学的内在互动。  相似文献   
15.
苦吟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是一种突出的社会风气.在众多的苦吟诗人中,姚合虽以"苦吟"创作诗歌,风格却"清新"、"平淡",这不能不说是中唐苦吟诗人中的"新变".本文试以姚合为例,对苦吟诗群的本色与新变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文学发展过程中共性与个性间的传承与嬗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引领中晚唐五律新风的姚贾诗派的核心人物,姚合除了诗歌创作上具有被时人普遍接受和欣赏的雅正风格和"一代文宗"的文坛地位之外.因其仕途顺达、性格豁达、人情练达以及积极奖掖扶持后进等因素,而成为一时间后学景仰和追逐的核心,成为姚贾诗派实际上的领袖.贾岛虽然享有一定的诗名,但其卑微的出身、穷困的生活、凄惨的命运、低下的地位、矫激的性格以及被时人认为诗歌僻涩、卓犖偏才等多种原因,虽然得到诗友的同情,但未能成为诗歌流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17.
安旗同志继《<蜀道难>新探》(见《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之后,又写了《<蜀道难>新笺》(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9期。以下简称《新探》、《新笺》),目的在于“识此诗的本来面目”。读过《新笺》,感到安旗同志所论,仍然和《新探》一样缺乏充分坚实的材料来证明其新说的可信和合理,很有值得商榷之处,下面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姚合贾岛诗歌的共时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贾岛、姚合的诗歌对晚唐五代以及唐后诗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唐时期的读者对姚贾诗歌的认识评价,基本上是处于分别接受的阶段,或者说是将其作为姚贾诗人群体中的两个个体进行接受的过程。贾岛因为有韩孟等人的推扬,在元和年间即有诗名,人们对其怪变峭拔而终归平淡的诗歌风格、苦心推敲嗜诗成癖的创作态度都有认识评论,后人基本上都以它们作为进一步研究接受的起点;而姚合则在长庆初年以后才获得诗坛的地位,人们对其诗歌的评价比较简约,或泛泛而谈未加深究,如“雅正”说,或仅述一端未及其余,如“幽微”说。对姚合诗歌更加深入的鉴赏研究是在姚贾身后,也就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武功体”与“吏隐”主题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吏隐”向来是作为归隐的过渡阶段 ,历来吟咏吏隐者莫不以归隐为终结理想。姚合的贡献在于将这过渡阶段作了放大 ,他的名作《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丰富了吏隐主题的蕴涵 ,发展了它的表现手法 ,从而使士大夫诗歌的这一基本主题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20.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9,25(5):22-25
中唐诗人姚合、贾岛以清僻细密的艺术旨趣、奇涩精警的五律体制在诗歌史上独标一格.他们继杜甫对七言律诗的细密琢磨终至大成之后,开辟了五言律诗体式奇变的新风气.其结体成篇不苟常态,有蜂腰体、全篇单行体、搏挽法、逆挽法、因果法等结构方式,尤其是蜂腰体和单行体,形式朴拙生新而气韵圆转流贯.对仗的方式除常体之外,又有假对、流水对、当句对、隔句对、轻重对等,其中流水对和轻重对最能代表姚贾五律的对偶风格以及诗人诗歌创作的才情胆略.句式的生新奇变方面,则有十字句、倒装句和折腰句等,其中最具姚贾诗体特征也颇为后人称道效法的十字句式,于别致流畅之中见古拙之美.姚贾五律体式在中晚唐之后不断有众多后学推波助澜,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诗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