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6,22(3):11-13
贾岛出家及还俗的时间地点问题是贾岛生平仕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现有史料记载以及贾岛等人诗文的考证分析,可知贾岛贞元九年(793)在北岳恒山出家为僧,时年15岁。后曾住洛阳石楼及嵩山一带。贞元十七年(801)在石楼与韩愈初次相识。元和六年(811)春在洛阳又遇到时任河南县令的韩愈,同年秋跟随韩愈赴长安准备应进士举,但并未马上还俗。冬十一月返回家乡范阳,处理僧俗事务。至迟于次年即元和七年(812)春还俗并参加进士考试,时年34岁。  相似文献   
2.
江湖诗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风或出入于江西法帖,或浸染于姚贾余绪。年辈稍前于江湖诗派的永嘉四灵,是晚唐姚合贾岛的诗歌风格在宋代流衍发展的重要传承者。他们对于姚贾诗风的倡导和效仿,引发了一大批江湖诗人竞相追随。后者效法姚合贾岛的五言律诗创作方式,表现出一种刻苦专注的创作精神、平俗工稳的艺术旨趣以及细微纤巧的风格之美。江湖派中除了姚贾、四灵一脉,还有许多诗人出入姚贾、江西之间。他们的诗歌创作在脱离学问功利、追求纯粹诗艺等方面代表了律诗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5,21(1):18-20
<韩偓诗集笺注>有校注疏误之处其一,录引原诗,文字有误;其二,征引<全唐诗>校语疏误;其三,时有误注、失注.另外,<前言>部分亦有前后抵牾、疏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晓唐诗人韩Wo的词,多为后人从其《香奁集》中辑出,且历来辑录不一,未有定本,此为诗词分化派生之际的特殊现象。韩Wo《香奁集》的意旨,千载以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考察诸说,认为《香奁集》中既有爽丽率真的少年艳体,亦有今意微讽的入仕宫词,更有幽眇低回、托香草美人以寄故国故君之思者,其余则以暮年编集时追忆不清以至意旨曲晦难明之作。韩Wo词十三章,实有与《香奁集》诸篇意脉相通之处,多系绮艳言情或难以指实者,惟《谪仙怨》三者将表层意义的男女恋情与去国怀君的深沉苦痛交织在一起,可另作别解。  相似文献   
5.
《喷玉泉幽魂》传奇以奇幻之笔悯怀卒于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事变”中的四位权臣。幽魂之说出于幻设,然作者著述传奇的本意在于记史抒志,文中时地人事皆有所本,在中唐小说已开奇丽虚构一途之时,仍不脱魏晋以来的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6.
韩偓词与《香奁集》管窥@白爱平$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韩偓与宰相崔胤一度私交甚笃,因崔胤之力拜翰林学士,并一起密谋定策诛刘季述,为昭宗反正之功臣。天复元年以后,在一些重大国策上与崔胤政见相左,崔胤渐嫌恶其分己之权。韩偓自入内廷,曾参与枢要,扈从西幸,昭宗倚为股肱,而此际君臣情结的深植可从一部《韩翰林集》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姚合贾岛诗歌的共时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贾岛、姚合的诗歌对晚唐五代以及唐后诗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唐时期的读者对姚贾诗歌的认识评价,基本上是处于分别接受的阶段,或者说是将其作为姚贾诗人群体中的两个个体进行接受的过程。贾岛因为有韩孟等人的推扬,在元和年间即有诗名,人们对其怪变峭拔而终归平淡的诗歌风格、苦心推敲嗜诗成癖的创作态度都有认识评论,后人基本上都以它们作为进一步研究接受的起点;而姚合则在长庆初年以后才获得诗坛的地位,人们对其诗歌的评价比较简约,或泛泛而谈未加深究,如“雅正”说,或仅述一端未及其余,如“幽微”说。对姚合诗歌更加深入的鉴赏研究是在姚贾身后,也就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白爱平 《唐都学刊》2009,25(5):22-25
中唐诗人姚合、贾岛以清僻细密的艺术旨趣、奇涩精警的五律体制在诗歌史上独标一格.他们继杜甫对七言律诗的细密琢磨终至大成之后,开辟了五言律诗体式奇变的新风气.其结体成篇不苟常态,有蜂腰体、全篇单行体、搏挽法、逆挽法、因果法等结构方式,尤其是蜂腰体和单行体,形式朴拙生新而气韵圆转流贯.对仗的方式除常体之外,又有假对、流水对、当句对、隔句对、轻重对等,其中流水对和轻重对最能代表姚贾五律的对偶风格以及诗人诗歌创作的才情胆略.句式的生新奇变方面,则有十字句、倒装句和折腰句等,其中最具姚贾诗体特征也颇为后人称道效法的十字句式,于别致流畅之中见古拙之美.姚贾五律体式在中晚唐之后不断有众多后学推波助澜,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诗体格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