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1369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161篇
人才学   366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209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67篇
综合类   3943篇
社会学   971篇
统计学   15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严峻形势日益凸显。而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手段和方式,呈现出与大数据时代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大数据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需要从打造新一代数据政府、建设基础性数据规范、研发前沿性数据技术、搭建开放式数据平台和培养复合型数据人才着手。  相似文献   
122.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3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3.
宋学在镰仓时代前期传入日本后,经过室町时代五山禅僧的研习,到日本江户时代逐渐成为主导学术思潮,在此期间,道家思想也成为儒学崛起的利用工具之一,而得到发展的契机,遂至以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庄子鬳斋口义》为代表的道家文献在江户时代广泛传播,成为日本学人研读老列庄的首选注本。此时期道家思想之生发,既是佛教衰微和儒学崛起的矛盾提供了契机,更是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潮中,日本学术、社会发展自律的结果,也有诠释学、文献传播学、心理学方面的原因。江户学者对道家思想多抱持为我所用的态度,道家思想虽始终未取得主导地位,但思想被儒释二教选择性受容,滋养推动了日本新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叙事诗中最伟大的作品,而此诗的创作年代、艺术特色等重要问题,历来有较多疑问。本文从此诗的艺术特征入手,辨析、比较其叙事诗体与印、欧史诗风格的异同,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其程式、场景的铺衍反复以及"非一致性"等特征上,与史诗并无二致;并依此可以略窥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另一潜在的"叙事诗"的传统,它与占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大传统"相比,多呈现出一些"异质"的因子;并在抒情传统的抑制、影响之下,或消泯,或转化,以致其真实面目不可具睹。  相似文献   
125.
"微时代"浪潮的到来,以一种革命性变革的方式挑战着传统的美学思维与原则,碎片化审美成为一种日常,呈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时空被打碎,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替代了整体认知.碎片化审美满足了现代人对审美活动的新需要,同样也带来了诸多困扰.审美是人存在的本真显现,哲学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守望人的本真存在,"微时代"下的碎片化审美,使哲学思维方式的养成遭遇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媒大亨亨利·卢斯以《时代》周刊为舆论阵地,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由于卢斯本身的中国情结和美国世纪理想,这一时期《时代》向美国人呈现了一个逐渐上升的中国形象,从而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加大援华力度奠定了有利的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卢斯和《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背后是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任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解决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优秀思想资源,而以君子人格为典型价值特征的中华文化的复兴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需要对君子人格的辩证本性以及提升的时代契机做出深刻的逻辑阐释和长期的历史构建.  相似文献   
128.
一个社会精英可以是物质赤贫却精神发达的知识分子,也可以是既无权力、财富,也无知识优势的社会活动领袖或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129.
微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逻辑在网络空间深度拓展的时代,信息异化是其突出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学界从理论界定、问题表征、引发肇因、主要影响、消解路径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学界关于微时代信息异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存在着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较少、实证研究欠缺、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代表性研究结论难以得出等问题,当前要注重开展下列问题研究: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微时代信息异化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规律;强化实证研究,全面分析微时代信息异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开展比较研究,注意总结国内外关于微时代信息异化研究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加强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形成法律、制度、技术、道德、社会管理等动态的微时代信息异化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0.
李河 《求是学刊》2016,(5):27-40
启蒙思想涉及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观念和规则。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启蒙大多顺应其社会的内源性要求而出现,后发国家的启蒙则有明显的外源性。文章据此区分了原发型启蒙和后发型启蒙概念,刻画了相关思想群体的话语特征,揭示了先发与后发国家思想群体间的"异时代的同时代性",探讨了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文章认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普遍信奉理性增长与个体自由和谐共进的原理,但法兰克福学派却发现了二者的深刻矛盾,由此指出启蒙在自我毁灭。福柯晚年的思想则表明,唯有回到"批判理性"或"对理性的批判",才能真正守住精神的自主性,这才是启蒙的自救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