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对李绅诗风的评价,向来是把他归入与元白同路的通俗化诗派.这并不符合李绅诗歌创作的全部实际,他的诗歌有一个由通俗到典雅的逐渐雅化的过程.李绅早期确属通俗诗派,这一方面是由于与元白的密切交往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他所擅长的乐府歌行原有通俗化的传统.李绅后期诗歌虽有通俗之作,但主要倾向却是典雅.这体现在思想感情、诗体转变、诗歌语言等方面.导致李绅诗雅化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情趣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当时诗坛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江西诗派的诗歌风格讲究趣味.求新求变是江西诗派达成诗趣的努力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在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均以求新求变著称.黄庭坚具有浓郁的道教情结.黄庭坚的诗歌趣味来源于对道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93.
“创造”诗派是一个兼具现代主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属于后期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他们的艺术活动,更大规模地综合了不同门类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交叉影响,在新诗绘画美的表现与追求上,显示了更为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20世纪20年代中期创造社“革命化”以后,“创造”诗派的新诗绘画美又呈现了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4.
江湖诗派是南宋诗坛上一个相当重要的诗歌流派。但对这一重要流派的鉴别标准和成员人数向无定说。近、今人的研究多从旧说,依据四库辑本《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定为—一九家。本文从第一手资料入手,根据四库本所据的《永乐大典》及同时人的笔记,对四库辑本的矛盾、讹误处—一提出纠正,认为即以“四库提要”所说凡有诗人《江湖》诸集即为“江湖派”成员,其所漏辑也在三十五家之上。同时文中对如何梳理江湖派与四灵派的承传关系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5.
就文学书写而言,中古时期,人们对鲸鱼的认识、想象与利用经历了一个有迹可循的演进过程:从魏晋时期零散且单一的象征性描写,到南北朝至隋唐初年咏昆明池诗的大量出现,再至盛唐鲸鱼诗的全面繁荣。鲸鱼的复杂面相被渐次、充分地展现在文学文本中。韩孟诗派及其以外的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鲸鱼来营造震荡光怪、瘁索枯槁的审美境界,鲸鱼意象对中晚唐文学的定型、发展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杜甫笔下,鲸鱼不仅被文学塑造,还反过来言说文学,鲸鱼象征着雄劲刚健的文风,并与风雅传统相联系,成为中古文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96.
郑敏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在冯至影响下踏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迄今已有70年。她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求着结合点,以哲学作为诗歌的底蕴,以人文的感情作为诗歌的经纬,把哲理和思辨融入形象,其沉思、宁静、既富于音乐的流动感又具有凝重的雕塑之美的诗歌启迪了不止一代读者的心智。郑敏坚持终身写作,且向晚愈明,她是当今诗坛当之无愧的世纪之树。关键词:诗歌;郑敏";九叶"诗派  相似文献   
9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04-110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领袖,与其兄李宪噩、其弟李宪暠等人一起推动了乾嘉诗坛宗中晚唐风气的发展。他深受韩孟诗派影响,在诗学上宗法韩愈、孟郊,在诗歌创作上尤宗贾岛。这使其诗风与当时诗坛所笼罩的盛世之音区别开来,并对之后以韩孟诗派为宗的宋诗派、同光体产生影响。李宪乔及高密诗派对韩孟诗派"寒瘦清真"诗歌风格的重视,不仅反映出清代诗坛审美趣味的新动向,更是对清中期盛世诗学的一次重大突围,其堪称清诗物华反素、势大将收风格转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9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不倚的湖南诗人们坚守创作,涌现出一批批甘于与寂寞为伴的人们。尤为突出的当属湖南诗坛的常青树彭燕郊,其以深刻的现代性和民间性,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被誉为文学上的“彭燕郊现象”;其次,站在城市与农村边缘线上的“新乡土”诗群以田园牧歌式的抒写传达对乡土、家园的诗性,以及“6+0”诗歌从“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探索;“新湘语”诗群立意在日常生活的地方性写作之上。湖南诗人们于不事声张的耕耘中实现着低调的华丽。  相似文献   
99.
文学流派的命名是否成立至少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倾向;作为共同话语阵地的出版物;群体的人事交往与人员聚散;主观自发的群体意识。九叶诗派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也具有共同的出版物,内部存在着较为频繁的人事交往,并且在群体运作的过程中还表现出较强的主观自发的群体意识。因此,从现代文学社群的视角来观照九叶诗派,将有利于拓宽文化研究的视野,还能对有关九叶诗派的质疑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0.
九叶诗派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其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新诗戏剧化”的倡导,主张诗从艺术观念、思维形态到语言结构均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点;认为现代诗的核心元素已从情感变为经验,只有富于暗示力的文学经验才足当诗的反映对象与表现内容;提出诗歌抒情的戏剧效果主要指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并介绍了里尔克式、奥登式、诗剧形式三种模式;强调对语言的二度规范以创造陌生化美感,注重意象的深层蕴含及通过意象运行来形成诗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