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1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177篇
管理学   2101篇
劳动科学   119篇
民族学   452篇
人才学   680篇
人口学   70篇
丛书文集   5448篇
理论方法论   1105篇
综合类   13999篇
社会学   2740篇
统计学   13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806篇
  2014年   1550篇
  2013年   1452篇
  2012年   1684篇
  2011年   1899篇
  2010年   1958篇
  2009年   1931篇
  2008年   2244篇
  2007年   1745篇
  2006年   1561篇
  2005年   1386篇
  2004年   1273篇
  2003年   1075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841篇
  2000年   706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再谈历史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心理史学,心态史学和历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虽不相同,但都把历史心理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有必要将三者结合创立历史心理学。历史心理学研究历史上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及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论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实务领域,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就始终在不断的发展与丰富.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受到了医学模式发展的深切影响.本文主要对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医学模式由传统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使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得以深化,理念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3.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4.
名词意象叠加是一种颇具审美效应的召唤结构,它的审美认知机制是凸显意象,引起审美注意,借助词语缺席,召唤解读欲望,启动“完形感知心理”,运用审美经验,展开审美联想,在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相互统一的作用下,实现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05.
《现代交际》2005,(6):32-33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面15个问题如实回答,然后对照后面的分数统计表计算分数,再看分数评语,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否善于交朋友,以及人缘如何。  相似文献   
106.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就是消费者。因此,作文应心中有读者,就是要虑及读者阅读心理,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在写作时,不妨“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107.
《金锁记》中具有象征性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意味,成为贯穿人物心理的重要线索。月亮反射出女性的心理和女性命运,由此体现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8.
在书籍设计中,要考虑到第一感觉的新鲜、强烈,第二感觉的准确体现书籍内容,以及第三感觉的耐人寻味。只有这样,设计出的书籍才有竞争力,书籍艺术中的求“雅”才不是空的、虚的。  相似文献   
109.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110.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