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重色家风与梁代的宫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帝本人是一个极好美色的风流皇帝 ,其子女无论从遗传基因还是生活好尚都受到他的重要影响 ,形成独特的重色家风 ,并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又因为梁武帝父子———特别是萧纲萧绎兄弟———在文坛处于领袖地位 ,他们的生活好尚和文学旨趣又大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人 ,这是宫体诗形成、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南朝民歌和宫体诗在南朝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两者并非是孤立的文学现象 ,六朝民歌尤其是其中的吴歌和西曲在深入影响文学风气之时 ,实际上也就孕育了宫体诗。它们为宫体诗的产生和流行创设了社会环境、准备了文学观念和提供了传承内容。因此 ,笔者认为宫体诗作为吴歌、西曲娱乐性和艳情特征肆意发展的产物 ,两者间有着复杂而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庾信是南北朝后期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家。他在南北各个时期的作品各具特色。其南朝时期的宫体诗在对仗、锤词炼句和句法变换等三个方面存在突出特点。与其后来的多数作品相比,这时期的宫体诗清新委婉、细腻柔美。与同时代的宫体诗人相比,其在自然语言的组织上更显功力。  相似文献   
44.
45.
从南朝梁代开始,宫廷成为诗歌的创作中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初唐。本文认为:贞观时期宫廷诗风较之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诗歌意境的拓展,表现出对“大”的事物的普遍兴趣;其次,诗歌中体现了南朝宫廷诗所缺少的强烈个性色彩;第三,不少大臣开始自觉地用诗歌来干预政治。这些变化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本文辩驳了视徐摛为"宫体诗"创始人之说,指出徐摛所创"宫体"实为"宫体文",首先体现于教命之书的写作上,其后再扩大至其他文类;其特点为文体的创新.由此判断,这之后的由萧纲为主创立的"宫体诗"当与之一样,都在于文体的创新,而无关乎特定题材(包括女性题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萧纲诗歌为分析对象,探究其与前人作品的语言差异,总结渗透于萧纲女性、写景等不同题材诗歌中的共同语言追求,由之观察"宫体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47.
学界多以阮籍《咏怀》之十二为中国古代第一首抒写同性恋的诗歌,但阮籍此诗另有寄托,其用心根本不在龙阳之好。晋人张翰《周小史》才是诗史上歌咏该题材的首创。这首诗与盛行于梁陈之时的宫体诗有很深的渊源,其娈童题材及女性化描写对宫体诗中同类作品具有范式意义,折射出中国古代男性文人独特的性文化心理和男权话语的本质;而它对人的物化玩赏心态及铺陈描写方式也成为宫体诗的先导。  相似文献   
48.
王褒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他的前期诗作创作于宫体诗盛行的南朝,但是总体风格并没有受到宫体诗风太大的影响,五言诗更接近以清新明丽著称的永明体,乐府诗虽然借鉴了宫体诗的一些创作手法.但基本上还是健康积极基调.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论述了白居易在力主标新的外衣笼罩下倾情创作梁陈宫体诗的现象,分析了其诗风转向的文化、社会、政治和个体生活等方面的原因,说明了白居易追踪宫体诗对中唐以后时代的影响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0.
宫体诗产生于齐永明时期,永明体诗人更为讲究格律的艳诗就是宫体诗,以王融、谢朓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维摩诘经》是齐梁时期传布最为广泛的佛经之一,对齐梁宫体诗的发展繁荣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