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太阳神鸟”金徽可以看成古蜀文化的载体。徽记上绕日飞行的鸟类,是鹭类的鸀(王鳥)(烛玉),一种群集性的水禽。由于鹭与鼓自古就联系紧密,西南民族习用的铜鼓,常有鹭纹存在。金徽与铜鼓之间以鹭为桥梁,金徽图案便移用到铜鼓上,使铜鼓图纹与金徽有惊人相似性。如此,便可将铜鼓用作解读金徽内涵的敲门砖。于是看出,金徽说明了负阴抱阳的圜道;动水对炎火的制约;从而引申出预防灾患的意识。  相似文献   
72.
文翁兴学化蜀,不仅开创了中国地方官立学之先河,而且开巴蜀学子入京师受业经学博士之风气。儒学及其经学传入巴蜀,与蜀地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以儒为主,融合诸家学术的蜀学,并得到长足发展。西汉以后,受文翁兴学化蜀的影响,蜀地儒学得到长足发展,历代杰出人物不绝,并在与各地文化的交流中,与时代思潮、学术流派紧密联系,融贯互通,体现为后世儒学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大发展。扬雄、杨终、杜甫、宋庠、吕陶、范祖禹、魏了翁、宋濂、杨慎、钟肇鹏等历代著名人物对文翁兴学化蜀,传播儒学做了充分肯定,亦体现了巴蜀儒学的流传发展。蜀地尚文好学之风蔚然兴起,巴蜀学人除积极学习中原儒家文化、教授于巴蜀外,也重视各家文化,将儒与各家学术有机结合起来,由此推动了巴蜀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中国文化及各时代思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3.
萧映朝 《理论界》2010,(12):172-175
关中地区曾经孕育了周、秦、汉、隋、唐等中国最伟大的王朝而作为中国古代前期和中前期的统治重心。从政治地理学视角观察,它也自然成为这些王朝的核心区。而这一核心地理单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趋势,这表现为其对周边具有亲缘地理单元的扩展而使其成为关中地区控制全国的战略纵深,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关中为核心的地理单元群,而巴蜀地区则在这一地理单元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4.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唐代巴蜀城市商业日趋繁荣.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城市商品种类丰富,服务性商业兴起;城市商业逐渐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城市商业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作用增强.唐代巴蜀城市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经济功能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5.
巴蜀短波     
成都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成都市劳动保障局近日出台《关于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因丧失全部或部分行动能力且病情  相似文献   
76.
巴蜀短波     
成都为大中专技校生提供专项服务;达州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攀枝花全面启动事业单位 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巴中推动劳动保障向农村延伸;眉山优惠政策鼓励“小病进社区”;九寨沟县评价企业诚信守法;理县重拳出击维护农民工权益;射洪县提前实现基金征收目标;苍溪县医疗保险使农民工享实惠;梁县37万农民冲出农门奔富路;资中县农保新举措见成效;巴州区形成创业培训“五化”模式;万源市统筹城乡就业培训;仪陇县保障农民工权益动真格;郫县监察网格化掌握主动权;古蔺县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平昌县为高考落榜生辟新路;梓潼县事业单位医保费财政划拨。[编按]  相似文献   
77.
以"三重证据法"的结合方式,将中国古代史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全面、深层领域,它的重要意义远远要超过其专业本身。所谓"三重证据法",就是运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研究三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巴蜀文字,应是巴蜀历史研究中的第三重证据。这种"三重证据法"也必将成为巴蜀历史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8.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艺术研究领域中,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民族的地方的艺术,探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人文科学方面的成因,研究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如对戏曲、曲艺、民间文学、民族歌舞以及黄河艺术、黑土地艺术、海派艺术等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对巴蜀艺术的深入研究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之作些探讨。本文讨论的巴蜀艺术,是指存在于当今巴蜀地域(四川、重庆地区)范围的具有地域性的传统艺术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地方戏曲、皮影木偶、说…  相似文献   
79.
书法家的水平高低与其传统文化底蕴、书法技法的深入程度、做事为人之胸襟密不可分。凡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较有成就的学者书家,至少都在学问的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20世纪巴蜀学者书家在深厚的学问修养之外,书法成就各有优长。其代表人物如赵熙、谢无量、乔大壮、郭沫若、刘咸炘、向楚、徐无闻等都足以为书法学习与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80.
巴蜀傩坛三圣之"土主"并非"随地异祀"的一方之主,而是确有其人。"川主、土主、药王"三圣合信合祀之风的盛行、文昌信仰的兴起和《文昌大洞仙经》弹演,促使"壁山神"赵延之登上傩坛,成为巴蜀傩坛"三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