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6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039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庄子对"望之畅然"的旧国旧都、对风起北方的描绘,海德格尔对阿尔卑斯山、博登湖、东北风等自然物的依恋,阐发的是心与物融契为一体的神圣与澄明之境,都深蕴着他们对人与世界原初关联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92.
《庄子》寓言连类相次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中以连类相次寓言为主体的作品,其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丝线穿珠型,一种是板块对接型。丝线穿珠型作品以一种理念贯穿连续出现的多个寓言故事,主要体现为纵向的延续,给人以婉转浑圆的流动感。板块对接型作品可划分为由若干则寓言故事组成的几个板块,每个板块之后用论述性语言承上启下,使人感觉纵横交错,而横向的延展更为明显。这种连类相次的寓言序列,贯穿全篇的理念或明或暗,整体上给人琳琅满目和色彩斑斓的神奇美感,但有时会出现主旨或逻辑上的矛盾,表现出先秦时期文章融问对、叙事和论说于一体的混沌形态特征和《庄子》卮言的特质。  相似文献   
993.
嵇康把对宇宙本体的追求引向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实现个体生命价值开拓了新的领域.其思想立论都是玄学辩名析理的产物,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中的一朵奇葩.他还带头倡导庄子的思想精神,促进了魏晋时期的庄学复兴和玄学思潮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94.
境界与实有相对,它表达人们对于现实及人生的基本态度,是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判断与确认之后所达到的心灵意境。从境界论看,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旨在寻求心灵之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庄子寻求"天人合一"的逍遥境界亦以人之心灵、精神的自由超越为第一义,庄子和孔子都内求于心灵,以"通"为最后的境界回归。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内直与外曲;2.虚、静;3."通"境,进而来解读庄子与孔子思想中的境界旨趣。  相似文献   
995.
文学评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庄子》散文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明清两朝评点者甚众.文章选取《庄子》为个案,以对《庄子》文本在宋代的历时性解读为切入点,梳理评点学在宋代开始走向成熟的内在脉络,力图在总结评点方法得失的同时,深化对《庄子》散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庄子.齐物论》中"彼此是非"一节,历来论者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且由于此段话在文字辩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遂造成种种误解。该文认为庄子这里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谈"彼此是非",因此对此段话作了逐字逐句的考辨,以期形成对它的准确认识。庄子"彼此是非"的思想最出色的运用表现在其生死观上,他并不是一味地将生死等同起来,而是在看到异中之同时,也看到同中之异,其心态和思想十分复杂,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味人和他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庄子取法于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就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某些美学思想:其诗在审美对象上,直接取象于大自然;在审美心态上,取法于庄子"心斋""坐忘"的体道观,追求纯粹的心灵上的遨游;在美学风格上,承续了庄子法天贵真、明白纯净的素朴之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相似文献   
998.
庄子是中国首位提出"圣人无情"的思想家,目的是为了消除多情引起的烦恼,以利于养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却是一位多情之人;事实上,为了消除多情烦恼而提倡"无情"的庄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无情,他一直纠结于现实的多情生活与理想的无情境界之间。  相似文献   
999.
庄子美学的建构经历了一个"发明"的过程,因为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以及美学家族的丰富性,人们所理解的庄子美学就聚讼纷纭了.庄子美学建构的样式根据对庄子美学定位的情况可以分为否定式、矛盾式和肯定式等几种情形,其间还可以细分.庄子美学建构的无定性,提醒我们在研究中要有反思之维,对"前见"要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审慎地加以辨识."庄子"与"美学"都不是无边的,二者如何达到有效的融合,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000.
庄子阙误》载录唐至北宋中期《庄子》八种版本的异文,对探讨监本《庄子》的形成和影响、唐宋《庄子》的流传与演变及《庄子注疏》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蒋门马认为诸本异文皆是据郭注成疏、句法文意“篡改”或“增补”而造成的讹误,不足为据;将其与敦煌写本和高山寺钞本对比,发现异文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不是抄校者的篡改。梳理诸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天台本与监本属于同一系统,张潜夫本是以监本系统的本子为底本而成,文如海本与众本都有共同异文,可能曾参校众本,张君房所校三本则互有参考。《庄子阙误》在记录诸本异文时有不少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包括《庄子校诠》在内的各点校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遗漏的异文见于《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研究和点校时需要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