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华再清 《社区》2011,(10):2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世界要有热心肠。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东安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裴建国被大家称为"小巷市长"。2002年,他招标承包"东安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后,连续八年成为"星级文明市场",从"武进区星级文明市场"升级到"常州市星级文明市场",再从"常州市星级文明市场"升级到"江苏省星级文明市场"。他天生有副热心肠,为人服务,助人为乐。  相似文献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十七年(1949-1966,简称建国“十七年”)是一个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力求在国际社会上赢得认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机构主动对外翻译中国文学的开创时期.由作为国家对外宣传机构的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一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图藉此对外再现作为新中国之遗产的古典文学形象,为新生的民族国家提供历史合法性.翻译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成为重构或者“发明”新中国“传统”的手段.  相似文献   
53.
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韩国不同朝代对于民族起源的追溯、对于民族共祖的解释、对于王朝合法性的论证以及对历史的书写模式中都贯穿着共同的神话模式,而对同一神话的解释又各有不同。分化与回归不断重演的过程正是神话历史生成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4.
郑奇伟 《决策探索》2007,(12):30-31
建国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了大批各行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5.
建国前夕中共和美国都有双方建交的愿望,进行了试探性的外交接触,经历了微妙的转折,但最终由于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56.
本文简要梳理了建国后十七年的史学思潮,并对有关的教训进行总结。认为,建国后十七年有两种史学思潮,一种是历史主义史学思潮,一种是教条主义史学思潮,两者相互斗争。前者在十七年的大多数年份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文革”前夕受到了批判,后者则占据了支配地位。历史主义思潮之受到压制,与自身理论的不彻底性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极“左”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7.
1946年1月,傅斯年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参见了旧政治协商会议。在会议上,他积极议政,勇于建言,分别就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等提出了中肯意见,同时对国家体制、宪法修订、社会改革等问题发表了政见,这些政见虽然没有机会实施,但反映了傅斯年的当时的政治观念与思想倾向,其中一些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世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胆莫过大     
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已风靡了半个多世纪.我想.大家之所以喜爱它.除了乐曲动听.最主要的是歌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国格和华夏子孙的不屈人格!。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抢”这掷地有声的歌词.是华夏民族由屈辱走向豪迈.由弱小迈向强大的真实写照。建国后,  相似文献   
59.
撰写公文,特别是像起草 (以下简称<决议> )这类内容浩繁的公文,基本要求是什么?必须坚持哪几条原则?为什么?如何才能把握好 ?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并且为我们做出了如何具体运用好这些公文处理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典范.  相似文献   
60.
建国以来中苏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对外教育交流史的一个薄弱环节.最近20多年,研究者对中苏教育交流的途径、交流影响及反思角度对建国初期的苏联教育专家、留苏学生、院系调整、苏联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都做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成果.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关于中苏教育关系方面的综合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