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复观是一位典型游离于自由民主政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人物,这种游离关系凸显了其思想中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的内在张力。徐复观以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两重性格为思考前提,认为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切不可分:一方面儒家文化存在着伦理与政治含混、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主体错位的困境;另一方面民主政治之基础亦需要提高到儒家思想的道德自觉上来。就中国的社会现实而言,徐复观认为首先应当积极强化社会的作用,而在社会发展中则以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为重点,通过知识分子的社会讲学树立理性的力量,以成就一种社会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22.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但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23.
中国传统学术里没有专门的解释学理论,但不否认中国思想在其传承阐释中蕴含了解释学的理论.中国解释学作为一种理解原则对中国现代的古典学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徐复观的思想史研究包含着一种解释学的建构,通过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的研究,能够探索重建中国解释学的途径,思考中国解释学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在新儒家群体当中,徐复观的思想史诠释方法和理路具有鲜明独到之处。身处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时代,徐复观主张一个中国思想史研究者首先应对传统抱有起码的温情和敬意。对传统的解读和诠释,虽然不能不参照西方,但从根本上说,必须坚持以中释中的立场。现代中国学者在面对古人时,应当在以古释古和居今释古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这些观点,对于当下的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5.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殷海光四位先生都是我的师友,他们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哲学史上都是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唐、牟、徐属于当代新儒家,殷属于当代自由主义。唐君毅先生贯通百家、东西比较,道德为本,以古为尚,体验与思辨并重;非常有教养,诲人不倦,心胸非常开阔,有很强烈的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感,把做学问跟自己的生命成长联系在一起。牟宗三先生是西化的哲学家,是中国二十世纪哲学上成就最大的一个,也是原创力最丰富的一个。他第一个把中国传统的心性之学概念化、知识化、系统化,用西洋哲学的方式来表达;他思想中很大的重点,就在于他有一套中国的儒家模式,这就是"内圣"开出"新外王"。牟先生是一个有狂气的人,自恃非常高。他喜欢跟学生往来,爱护学生,超乎寻常;独来独往,生活非常单调;上课特别有条理,讲课讲得特别好,而且有热情。这就是他在哲学家之外,能带很多学生的契机。他的生活态度从容自在,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到的。我年轻时候的兴趣是搞中国文学,不喜欢搞哲学,完全是牟先生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引导我走向学术思想道路。所谓感恩与怀念,最深的恩就在这儿。我一直以牟先生做模范来学习。徐复观先生一方面卫道,一方面又以自由主义论政,这是他思想的很重要的特征。他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兴趣非常浓厚,这是其他哲学家比较少见的。徐复观先生具有勤奋自学的精神,充当知识分子的角色,担待时代的使命感。他没有教我怎么读书,有的就是一种身教。殷海光先生是台湾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自由主义者,是自由主义民主斗士的启蒙大师。他的自由主义不是研究自由主义,而是把自由主义宗教化,当宗教了,他整个生命都在里面。他的思想特征,就是西化。我一生的思想就是受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直接受他们四位先生的影响。韦政通能有今天,跟这四位先生的影响分不开;成就今天的韦政通,有四位先生的贡献在里面;愈到晚年我愈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26.
徐复观和牟宗三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因人生经历和生命形态不同以及此条件下学问的触发之"机"不同,而对杜诗分别持颂扬和贬抑态度。但这两种不同评价在终极意义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7.
儒家思想中内涵丰富的政治伦理与政治思想,不但不与当今的政治理念相冲突,还会对当今的一些政治思想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徐复观先生以为德治与民本乃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并指出,儒家修己与治人的标准是不同的,两者不可混淆。他认为,民主政治亦可吸收儒家政治思想以期实现其更大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徐先生就人治与法治问题对孟子政治思想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澄清。通过对儒家尤其是孟子政治思想的分析与解读,徐复观先生架起了一座沟通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桥梁。  相似文献   
28.
熊十力志在阐扬先儒六艺之教,但其哲思进路稍隔膜于诗文一维。这自然非现代新儒家学思展开之当然。不过,熊氏的本源性思理极大地影响着该派后学对文艺的契入路径。作为熊门弟子,徐复观对文艺的兴趣虽出于经验心态,立论则归趣于心性本源,并试图建构一个融和性的学思系统。  相似文献   
29.
徐复观作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昭示他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看法及态度,并以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感动同时代的人。他把中国文化视同中华民族的生命,认为学术思想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应当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他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这一发现使他确信对我们的整个历史文化应当采取“无限的敬意”的态度。他治学方法的特点,即方法以态度为基础、方法为态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30.
徐复观文化观中,文化的要素是生活的自觉、理想的追求和价值的意义,其中,生活的自觉和理想的追求都可归结为价值的建立、充实与提高,而他认为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徐复观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传统与现代化、文化的层级、中国文化基本性格和精神以及中西文化关系等问题的论述是徐复观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