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110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993篇
理论方法论   310篇
综合类   5384篇
社会学   958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811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本文以宫调使用规律与其相互关系———宫调用途———曲牌间的相互关系为阐述思路 ,对元杂剧宫调、曲牌运用情况进行量化研究。首先阐述元杂剧中宫调的使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其次 ,结合前人与今人对宫调用途的观点 ,试探讨元杂剧中宫调的用途 ;最后 ,通过了解曲牌的复现率来探讨曲牌间的相互关系 ,并尝试提出与传统的“套”相区别的“组合”概念  相似文献   
52.
53.
通过对约翰·邓恩 (JohnDonne)《告别辞 :请勿悲伤》和秦嘉《留郡赠妇诗 (其一 )》的文体比较 ,略窥中英诗歌在文体上的异同。虽然两首诗的主题和创作背景大同小异。可是在文体上 ,两首诗又体现了英汉诗歌各自的特点。同为与爱妻的惜别之作 ,除了意象的选择和词语的运用各具特色外 ,韵律特征和句法差别也很大。究其根源 ,英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神话原型批评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对荣格及其理论多有论及,但对于荣格的心理发展历程却较少涉足,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荣格本身的心理发展过程就很值得人们关注。他从少年时期就逐渐形成的独特心理模式正是他提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土壤。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其派生出的原型意象虽然出发点是心理学,但对文学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张淑芬 《学术交流》2005,(1):176-178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解读他的作品,应注意对其文本意象符号的分析与透视,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和流动的画面意境,感悟诗化文本蕴涵的审美情感,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6.
当代出版物文字校勘不受重视,本已是学界同仁所共同谈论的话题.改为电脑排版以后,又出现了相应的新现象、新特点.主要有数字失校、繁简字转换张冠李戴、同(近)音字词混淆、字形相近致误、同音词乱用对成语的重大伤害诸项.  相似文献   
57.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8.
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性运用对于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成段表达能力是中高级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目标。口语课实行“从写开始,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英语成段表达的质量,克服长篇发言的心理障碍,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加快语言习得的进程。  相似文献   
59.
蒯通是战国纵横家的一员,秦朝统治时期处于蛰居状态。他参加秦末农民起义,说降燕、赵数十城,功绩不凡。他先追随项氏,继而归附韩信,曾力劝韩信据齐自立,以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后投曹参,终老于齐。由于他追求的是谋主的成功,关注的是自己作为附丽者的利益,因而希望造成一个诸侯对垒互峙之局,竭力阻挠刘邦的统一战争。他目光短浅,不讲政治,摈弃道德,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0.
文化意象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读者 ,必须探讨文化意象的中译英问题。文化意象从一个载体转到另一个载体 ,难点在于译者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词义 ,又要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理解隐含之意。如何克服翻译中的各种障碍与困难 ,看待有意误译的代价与价值 ,是文化研究中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