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3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通过对政治宪法的性质和形式的考察,证明划定其范围和目的的传统方法过于狭窄:政治宪法所关涉之事乃是使政府成为可能并赋予其权力以及限制政府和约束政府。这一概念也被用于描述一组虽然核心但却尚不明确的政治自由——尽管它们经常被湮没并且经常被替换。针对一些学者所说的从政治宪法向法律宪法的迁移来对三种有争议的假设进行考察:第一种假设涉及的是广为流传的,但却是错误的,针对政治宪法的意识形态式理解;第二种假设涉及的是"法律性"抵御来自"政治性"的控制的能力;第三种假设涉及的是法律性在保护政治自由时的有效性。贯穿文章的一个鲜明尝试是用证据来阐明政治宪法在上述情况下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32.
二曹六子主从关系构成了建安时期侍从文学的主体,与先秦两汉时代屈原、司马相如、鸿都门学文人等侍从文学不同,建安六子具有政治性削弱,娱乐性加强以及集体性的出现的特点,并直接影响了五言诗的出现,在中国早期侍从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建安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3.
男性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描写对象,其形象的晦暗色彩与悲凉基调,由明清小说至现代小说,随着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而逐渐增强。现代小说中男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性弱化主要在体现思想上的怀疑与空想、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身体上的疲惫与衰弱、身份上的没落与尴尬等四个方面,其产生的原因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知识分子的生存艰难和精神困境以及作家对知识分子责任和使命的探索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文学与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其所批评的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知识分子的精神退化或道德堕落,直接影响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与建国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弱化因此而具有了文学性与政治性相互交织的色彩。  相似文献   
34.
周礼是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贵贱有别、尊卑相序的等级严明的礼仪体系。它强调等级,从根本上维护阶级社会的政治统治。而季氏八佾舞于庭之类越礼之事的频频发生,表明礼的等级制度已受到破坏,它所维护的政治秩序被打乱,礼崩乐坏预示着政治的变革。  相似文献   
35.
《求是学刊》2019,(1):150-160
汉代谣谚以人物品评谣谚突出,但就人物身份而言实以官吏为主体。谣谚与官吏对应关系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东汉"举谣言"的直接结果,实际上是儒家诗教发展的结果。汉儒将风谣从"民心"到直指"天心"的提升,使风谣与吏事在阴阳五行体系内相对应,从而建立了谣谚与官员考评的关系,完成了谣谚于国家政治思想理论上的构建。这也是东汉将"观采风谣"提升成"举谣言"制度的思想基础。谣谚在汉代官吏考评任免中发挥的效用,使汉代社会对谣谚有着特别的重视与需求,客观上形成了汉代谣谚以官吏品评为主的文学面貌。而官吏品评对事功治绩述写的要求、对传播与交际功能的需要则是汉代谣谚叙事特征突出、七言句式大量出现与程式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因素主导了美国的难民政策。美国难民政策批评家认为,美国政府更支持共产主义国家或其他与美国有分歧的国家的逃难者。1980年的难民法是为了将其过程去政治化,但80年代末期关于苏联逃亡者的争端表明,该立法一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总统与国会借助各种特权大量接收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难民。充分显示了美国难民政策的政治性和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37.
文永林 《船山学刊》2011,(1):165-168
从古到今,中国一直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以此,结合清末时期历史教育中近代历史教育产生、新式学堂兴起、“癸卯学制”与历史教科书编撰等内容逐一进行剖析。指出清末时期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补订、校正,促使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8.
以学术为视角,期刊有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之分;学术期刊中又有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与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之别。尤其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不管专门性的或综合性的,尽管研究的学科不同、探讨的领域不同,但其学术性都或多或少、或密或疏、或近或远、或明或隐地与社会政治保持一定关系。期刊主编和编辑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正确把握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办好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39.
围绕党内法规调整范围形成的党内关系和党务关系两种认知,主要存在忽视实然样态和历史维度的缺憾,有必要综合历时和经验的视野来探寻影响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关键因素。从百余年的制度演进征程看,党内法规的调整范围在革命和建设中形塑、在改革中接续和调适、在新时代集成,政治性是贯穿其中的关键线索。就政治性塑造党内法规调整范围的标准逻辑而言,其以中国共产党从党和国家战略高度对政治问题作出的判断为重要前提,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活动为框架构成,并区别于传统部门法调整范围的划分标准,体现出党内法规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0.
对记者来说,新闻发布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政客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机会,这也是新闻业对于民主政治的贡献。通过提出后续问题,记者能够对政客们模糊的回答进行追问,更好地起到自己社会监督人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英国政府的5个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后续问题与记者先前问题和政客先前回答的关系,以及后续问题在新闻发布会上作用的分类,也是对先前他人对于后续问题所做的有关研究做一些补充,以求加深对于新闻发布会中后续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