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13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2.
必要的张力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3.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义"决定"法";就后者而言,"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34.
文学意象的创造不是孤立的,它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太阳”意象为例,分析了文学意象的蕴涵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在创新过程中的转变,并从接受美学角度指出,读者的文化修养是影响文学意象理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可比性浅论     
长期以来,文学研究都是通过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种途径进行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学研究方法,那就是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36.
简要地考察了弗洛伊德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的传播概况和中国现代文坛上对弗洛伊德的接受状况 ,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弗洛伊德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7.
作者刑建昌在《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后现代语境,既是一种看待问题方式的转变,又是与现代性语境的一种新的关系。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有赖于三个维度的彰显:首先,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8.
一、文艺理论教材的历史回顾我在高校从事文艺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已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文艺理论教材也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从五、六十年代蔡仪编写的《文学概论》,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到十四院校编写的《文学理论基础》以及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多数学者认为蔡仪先生的《文学概论》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  相似文献   
39.
浑圆论     
阴阳二元是圆的一元中的二项分立,它们是中国神话根传的集体无意识,它与恋母情结有质的差别。在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的他者观照中,显示出中国浑圆意识和无意识的异中有和的幻化流变性,它与西方的作者中心主义和读者中心主义、翻译叛逆主义和翻译等效主义等两端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40.
已经出版的文艺理论教材 ,估计有百余种。这些大量的文艺论著尽管都在一些重要的理论层面取得了独特的重大突破 ,但感到不足的是 ,作为对文艺的宏观研究所建构的框架体系 ,多半呈现着缺乏系统和内部联系的芜杂的静态的板块结构。以研究系统论著称的萧君和教授 ,自觉地运用系统论 ,特别是运用最能体现系统论的精髓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观察和概括文论现象。他主编的《文学引论》架构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文学理论的逻辑体系。思路别开生面 ,令人耳目一新。《文学引论》的编著者们以宏阔的缜密的理论思考和执著的积极的探索精神 ,对文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