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13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目前,我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中存在着三个问题:1.未能正确认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2.错误地认为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生活;3.未能正确认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2.
审美主义是在近现代西方出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价值取向上的审美一元论思想 ,受其影响 ,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具有美学化倾向 ,在审美体验论、审美感性论、审美形式论、审美超越论、审美本质论等理论环节上显示出审美主义之审美一元论和感性本体论的倾向。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局限 ,对于推进我国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3.
文学理论话语的独立与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中州学刊》2004,2(3):129-132
中国的文学理论(主要指新文学运动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终于走上了学科化的轨道.但学科化并不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学科成熟的标志是科学化.为使中国文学理论进一步由学科化转入科学化,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文学基础理论话语系统,使学人们增强话语独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4.
微观分析是宏观理论的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面对时代转型 ,大学文科的教学都面临如何调整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改革正在北大和其他一些院校进行。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 ,有的交流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困扰 ,有的探讨课程变革的理念 ,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会有所启发。这次笔谈是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提议和组织的。温教授认为教学是大学之本 ,大学办的学报研讨教学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完全赞同并采纳这个建议 ,今后还将以一定篇幅发表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讨文章。  相似文献   
75.
周作人向以“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著称文坛,以往研究者多关注其早年文学现或文学现的某一方面,没有对周氏文学现做较全面评析,从批评论、功能论、文体论、本质论四方面分析周作人文学观,可以粗略窥视到其文学现理论基础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76.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流行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在一定程度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往一段时期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状况。该教材中出现了种种漏洞和纰缪,显然是由于当时编撰者在文化常识、文字功底、艺术感觉、理论素质、学术规范等方面的缺失造成的。总结这一问题,可以为当前以及未来的文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方面的警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7.
黄震云先生的新著<经学与诗学研究>近日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当这本著作劲健而活泼地来到我的面前时,我有幸以两种身份去读它,一是陌生的读者,一是热情的学生.  相似文献   
78.
《文心雕龙》标志着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基本成熟,其教育思想与其文学理论直接相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刘勰意图改变当时文风,廓清文坛弊病,确立后学师法的矩矱范式,以及指授后学为学门径与渐进程序等方面对《文心雕龙》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授受内容和目标宗旨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并为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9.
文学理论民族化的实施者主要是一些有着共同心理的文艺理论家,本文从分析集体文艺理论家心理的角度出发,抓住这些心理的特征,认为文学理论民族化的进程是这些集体心理对现实的集中反映,在全球化和后现代的语境中,充满着对于中国文学理论前途的种种不安、焦虑、沉思以及希冀。  相似文献   
80.
新时期以来,随着僵化的政治话语霸权的消解,长期以来禁锢人们的庸俗化的文学理论范式也在告别"文革"的前提下遭到解构.这一方面预示着文学理论的本位性回归;另一方面,众语喧哗.在面临传统话语、西方他者话语的双重挤压下,"对话"成了学者们心中的文论重建的拯救之路,但却少有人对重建过程所面临的困境作深入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