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13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问题,但在众多的文学理论书籍中,关于文学发展的问题探讨的并不很充分.文学的发展不是时间性的问题,文学的历史并不就是严格意义的按时间排列的发展序列,我们不能说后产生的文学作品就一定比先产生的文学作品好,这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我国关于文学发展的认识的考察,以及对西方文学发展理论的引进介绍,从而梳理出一些关于文学发展的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82.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不仅向读者揭示了物质主义的主题,指出嘉莉与杜洛埃以及赫斯伍德的交往充满了商品交换的关系,从而揭露资本主义美国的社会商品化本质,而且通过嘉莉妹妹这个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要求自由、反对压迫、追求解放的本能和愿望。  相似文献   
83.
王充的文学观主要有四点:一是注重实用;二是求真崇实,反对虚妄;三是反对贵古贱今,提倡写今;四是内容决定形式,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这些观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文学意识日趋明确,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已取得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这时期是文学观念从模糊到比较明确和自觉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转型期。而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可以说是实现这个转型的过渡阶段。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气;陆机的《文赋》是文学创作理论专著;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理论;挚虞、李充、葛洪等的文学思想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艺主张。深入研究这个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对认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今天经典文本的阅读仍然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经典文本的阅读不仅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摇篮,而且可能成为孕育、揭示规律的母体。但是基于种种原因,中文专业学生对经典文本阅读重视不够。结合《文学理论》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树立经典文本阅读的培养理念以及具本实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6.
<〈月界旅行〉辨言>主要是一篇针对(科幻)小说的产生、功能、作用的文学理论批评.娱情多趣、去庄而谐,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鲁迅所共同认可的小说阅读感受;两者也都承认小说有巨大的社会作用.但前者从政治与文艺联姻的角度,把小说抬高到可以兴民亡民、兴国亡国的万千人事之根源的崇高位置,其性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后者从科学与文艺沟通的角度,则认为小说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历史积淀和历史进化的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性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视俗语且文言与俗语参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鲁迅共同的语言选择.但前者在理论上崇奉俗语之魔力,对文言则一棒子打死,文言的参用也只是实践中的权宜之计;而后者在理论上认识到俗语之利在于人之易,其弊则在冗繁,文言之利却恰在简洁,文言的参用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选择.借男女之事编织小说以娱读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鲁迅都看到并认可的一种题材选择.但前者认为天下无妇人之小说,后者则认为超俗之作,可无妇人,读者亦阅而不厌.所以,鲁迅在1903 年便初步形成了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息息相通,但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相似文献   
87.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有别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进行了文本—历史“转轨”,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新历史主义从其理论来源、方式特征、思想内涵等方面均具有独特和差异之处,体现出了新历史主义多角度、多层次的“新”。首先,将新历史主义和旧历史主义、形式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深刻理解和充分肯定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和合理之处的基础上,指明新历史主义是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挑战者,具有不同于以往两种观点的“新”的特征。其次,新历史主义并非是泛泛而论的一家之言,而是集合诸多流派、诸多理论的文学精髓于一体的综合性观点。再次,新历史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独有特征充分展示了其不同于其他理论的“崭新”之处。其中,新历史主义整体把握文学、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特点就与形式主义注重细小环节、忽视整体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文章阐释了新历史主义的思想内涵: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40年代,文学理论在中国学界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知识生产形式。学科建设意识得到加强,文学概念、范畴不断积累并在高等教育建制中生产、传播,媒体作为文学知识流通和集结的中转站,在文学知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
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时,应该注意文艺学转化问题,应该根据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接,应该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