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新批评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现代诗的一个基本技巧,即是“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也就是说,“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技巧的普及是诗歌现代性的一种标志.“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之所以是诗歌语言的现代技巧,乃是与诗歌在现代性阶段对于结构、意义层面的构建相关.它表面上以意象溢出线性串联、诗节超越逻辑关联为特征,却在深层抵达和触摸语言的抽象意义、文化意义.“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还有另一层意思,一首现代诗歌拒绝单一的阐发,而应该由读者来填补诗句之间逻辑空白,导向读者阐释空间的开放性.这等于也提出了现代诗的一个要求:现代诗歌反对理性.意象、诗节的组接,是不能仅仅依靠逻辑和理性的力量来完成的.通过对史蒂文斯、金斯伯格、T.S.艾略特、西川、于坚等的诗歌分析,可阐明“并列未经分析的事物”是作为现代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和内在要求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2.
新批评派在中西学界都曾经形成了持久的冲击,其影响至今犹存。该派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历程,不仅表现出同步性与渐进性、系统性与零散性并存等特征,而且呈现出“中国化”的诸种现象。基于此,以下对于该派在中国学界的译介情况、接受境遇及其对于当下若干问题的借鉴价值等问题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3.
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提出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这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内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研究,"外部研究"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经验事实"的研究。这对范畴传入中国后,从理论内涵到功能意义都发生变异,引起了划分标准、作家归属和读者归属的误读,中国文学批评实现了从文学本体论向文学主体论的过渡,引发了中国文论的"向内转"。  相似文献   
104.
文学艺术是社会现象之一,它的作者作为社会历史的人,无法不在作品中表现社会历史,因而就无法割断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但是在20世纪产生的多种形式主义美学研究方法,为了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在评论文艺作品中特别片面地夸大形式的意义,岀现了多种以艺术形式为艺术本体的形式主义流派,英美的"新批评"即是其中之一。以艾略特和韦勒克为代表的"新批评"方法,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为本体,认定艺术批评的目的在于艺术的自身,阻断了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密切联系,所以尽管他们的理论方法在认识艺术形式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他们与其同道所秉持的方法,都在时兴一段时间之后走向了难以回转的末路。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理论、读者反应论和后期结构主义理论等文学批评方法,对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熟悉黑夜》一诗从作者、文本及读者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从而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论证了诗歌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06.
从研究对象上说,20世纪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的最大不同在于研究重心从作者到文本或作品的转移,这种转向显示出文学研究的现代性特征。但是传统的批评模式仍然十分流行,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文本的重要性。本论文重点论述文本的历史,文本在文学研究中的基点作用,以及文本在论文和论著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7.
新批评述评     
新批评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派别。它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发端于英国,三十年代形成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文坛占据了统治地位,达到了自己的繁盛时期。从六十年代起日趋衰落,七十年代后让位给结构主义等新的文学理论派别。但是新批评在西方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作为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它的某些观点已得到西方文论界的公认。许多大学的文学系至今还会使用“新批评式的细读”——在不给出任何背景材料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仔细的阅研读,来考察和培养学生在文本阅读方面的基本功。不仅如此,我国文论界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研究中也曾使用过新批评提倡的文体批评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无论对于我们学习借鉴西方文论,还是高校的文科教育,新批评都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8.
汪正龙的《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是对20世纪通常被称为“形式主义”的四个主要理论派别——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的一个总体研究。该书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以基本问题的方式发掘并清理了形式美学的概念谱系。但是,作者对形式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形式美学本身,他还关注形式美学得以形成和演变的历史渊源,关注形式美学与当代文学理论以及本土学术的关系。因此作者不仅以宏阔的学术背景为依托讨论了形式美学的“问题系”,还讨论了形式美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情况以及建构…  相似文献   
109.
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恰兹是20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原理》所提出的“交流理论”和“两种语言用法”等学说,对20世纪西方文论特别是新批评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作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中的宝贵遗产,瑞恰兹的著作特别是《文学批评原理》对我国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0.
国内学术界惯于将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称为新批评方法,这一指称有其合理性.但就宇氏对《文心雕龙》文本的总体性翻译释读与研究方法而论,它应归于文学解释学而非新批评.新批评方法只是其具体分析工具,文学解释学才是其真正的研究方法论.宇文所安对文学解释学方法论征用的意义在于,它使《文心雕龙》在一种效果历史的辨证结构中走上了再经典化的道路,从而为探索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