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晋商习惯法的基础上,山西票号习惯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在国家法之下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为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了地域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作为清代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票号习惯法不仅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保证了票号的发展与兴盛,而且弥补了国家法的不足,并为当代人的法律思考与实践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42.
早在春秋时代的越国就有一些精于经商之道的人;唐代从事商业者,有商贾之别;到明清时期便涌现出以地域联系为特征的各式商人集团,鼎足相拥的无非晋商、浙江宁绍商和徽商。其中宁绍商开设的钱庄和晋商经营的票号犹如浩瀚夜空里璀璨的双子星座。钱庄和票号的起源虽然有别,业务经营的走向上却逐步趋同,可谓"异源同业",成为华夏商业发展史尤其是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3.
明清五百年,山西众多商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身体力行地积极投资兴建戏班和票社,培养了众多本土戏曲艺术人才,热心探索戏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并且通过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搭建会馆把山西的戏曲艺术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同时吸收外来的戏曲艺术营养,促使山西戏曲艺术在声腔、器乐等方面的革新,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翻开中国近代史,晋商曾经在中国商史上独树一帜;二百年前,当美国还是一片荒凉的大陆时,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水陆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及南洋各地。他们凭的是艰辛,凭的是智慧,在商务往来中,以“道行、道德、信义”,以先进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45.
马逵英 《回族研究》2011,(4):123-131
归绥回商从形成、发展、壮大、演变都具有很强的历史特殊性,并且具有与众不同的历史价值。研究归绥回商,站在历史的维度解构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于了解当前呼和浩特回族商人的商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从归绥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归绥回族发展的关系,归绥回商的形成演变过程,归绥回商的经营领域、模式与理念,...  相似文献   
46.
清代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和俄国商人在恰克图开展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茶叶贸易活动,在世界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山西本地不产茶,这就使得晋商在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需要进行南下购茶、北上贩茶的长途贩运,这一过程同时也就伴随着与茶叶贸易有关的人员流动的发生。文章以清代晋商为主导的恰克图贸易为视角,以茶叶贸易规模的变化对与之相关的人员流动数量进行估算,以期对与恰克图茶叶贸易相关的人员流动进行探讨,进而揭示恰克图贸易中所隐含的经济早期近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47.
晋商伦理是以信义为基础的、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和三晋地域文化意蕴的商业伦理道德体系,其形成受山西先天不足的自然环境、丰厚发达的文化底蕴、学而保商的社会风气以及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既是晋商商业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又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山西地域特色文化哺育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48.
明清山西榆次车辋常家,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中,始终秉持社会大义,恪守商业操守,形成了以儒家义利观为价值观基础,以传统诚信观为核心理念的商业伦理体系。常家商业伦理具有崇尚儒学、儒意通商,尚义求利、取予有道,以诚为本、杖信如石,崇商敬业、勤于商事,自强不息、顺势求变的基本特征,与同时期其他商族既有共性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9.
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商人对待儒学态度不同:甬商对浙东学术不即不离,徽商对朱子之学过于沉迷,晋商对傅山之学过于疏远。三地儒学对商人影响有别:浙东学术影响甬商是隐性的,朱子之学影响徽商是显性的,傅山之学影响晋商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50.
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500年的晋商是如何产生的呢? 古代贸易遵循的不是比较成本原理,而是互通有无。那些贸易发达的地区往往某种重要物品的产地。晋商的起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盐。在山西南部的运城(古称安邑县)与解州之间有一个天然盐池。这里出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结晶盐,称为河东盐或潞盐。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吃这里的盐。据说黄帝和炎帝打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争夺这个盐池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