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平之战是后周禁军完成新旧更替的关键,赵匡胤在战前进入周世宗幕府,战后结识张永德、晋升殿前都虞候、负责禁军整顿,遂成为当时少壮派军官的领袖,得以迅速崛起。对赵匡胤出任殿前都虞侯的时间、义社十兄弟等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张帆 《民族学刊》2020,11(4):111-116, 147-148
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洞察社会现实问题和发展取向的方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回望中华五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属于璀璨的明珠;她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和宝贵的营造技法,其魅力超越了时间、空间。传统民族特色民居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当下因改革开放的负效应,西方建筑艺术造型文化的浸入,让我国各地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造型风貌文化正在消失,让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现象不断呈现而且已开始向乡村延伸;研究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已成为历史使命。本文以环洱海东、西岸白族传统特色民居新旧更替不同模式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以传统特色为主导兼容创新的新旧更替模式,在推动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具有激活其经济属性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73.
74.
人类历史上,很多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因为大国权力更替而往往发生战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这一“陷阱”,指出中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并进而在联大演讲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实质上,“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种历史现象而非历史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际秩序观的集中阐释,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崛起开出的一剂良方,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自信、智慧与担当。  相似文献   
75.
根据“人口结构定理”设计“百年计划生育计算模型”,可以按照设定的生育指标,测算并获得长达两百年的多项人口数据,包括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抚育比和“曾-祖-父-子”四代的人口结构等重要指标,这些数据可以为计划生育的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从计算中同时发现,学术界普遍将“两胎”简单地等同于“世代更替水平”,从而理解为人口“零增长”,这实际是一个误区。因为“两胎”指标的人口仍然在不断上升。研究同时还发现,根据目前中国的人12/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零增长”对应的生育率,不是2.0而是0.7~0.8,二者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76.
陶贤都 《唐都学刊》2005,21(6):24-29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准备;其二,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准备;其三,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四,曹操霸府统治时期树立了权威,为汉魏王朝更替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7.
在传统民法理论中 ,物上追及力是抵押权的当然效力内容 ,而在我国担保法上 ,物上代位效力在抵押物转让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在不久前的物权立法中又重新让位于物上追及主义 ,同时也放宽了对抵押物转让的限制 ,这一变化过程的重要原因在于所谓抵押权转让中的物上代位较物上追及的制度比较优势并不真实 ,忽略了登记制度下抵押权的公示性 ,将抵押权与其他物权在逻辑上等同起来了 ,这对抵押权制度建构的逻辑性与平衡性言并不合理。但反过来将抵押权中的物上追及力等同于其他物权的同名制度也是不准确的。由于抵押权是“价值权” ,“物”与“行为”在抵押权结构中交替的发挥“支点”的作用 ,应建立物上追及效力与物上代位效力的更替关系  相似文献   
78.
社会转型历程与政策范式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后,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作为社会转型中制度安排创新推动力和催化剂的公共政策活动,在较为迅速的社会变迁中会发生范式更替.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公共政策活动经历了三种范式的演变,从批判理性动员型范式,经过经济理性引导型范式,过渡到社会理性服务型范式.  相似文献   
79.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以清醒的头脑思考着三千年来历史上王朝更替变迁,在付出毕生精力凝结而成的《史记》中,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究天道与王道的关系,总结历史经验,警告为政者,要顺应历史,视势办事,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80.
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历史探索及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观点有 :五种社会形态论、三种社会形态论、六种社会形态论、四种社会形态论和多种社会形态论。这些学术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但又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 ,立足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可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五种社会制度的相继更替、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先后出现。如此理解马克思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理论 ,从逻辑上和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并有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