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0 毫秒
41.
正一、成书背景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  相似文献   
42.
本文就唐传奇关于爱情题材的篇章探讨唐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从作者对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及结局设置等方面入手,说明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态,反映中唐以后市民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43.
曾在《领导科学论坛》(1999年第3期)发表《孔子的人本思想一瞥》一文,从重“人”与重“仁”两个角度评述了孔子的思想,今犹觉未尽,再从重“任”与重“忍”两个视角加以补充,可视为续。  相似文献   
44.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屈”的向度上来观察 ,“忍”无疑有其消极性 ,也有挫伤中国人“强梁敢进之思”之嫌 ;不过传统之“忍”既有其屈从、迎合专制臣服要求的一面 ,也有先人体察天道、承受生存挑战的另一面 ,即弘毅坚韧、前瞻致远的精神以及包羞忍耻的坚强品格。因此 ,对传统之“忍”所包含的正面价值 ,即“屈而后伸”的诉求 ,理应予以更大的关注 ,因为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说 ,这一面无疑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5.
从儒、释、道三家的理解来看,"忍"是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一致,即向内忍于己与向外忍于人相统一。企业中层管理者是"忍"性领导思维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忍"性领导思维具有价值性和工具性,"忍"主要表现在"誉"、"怒"、"言"、"争"、"不敬"等方面。当然,在充分肯定"忍"文化对中层管理者的领导思维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对上级、同级和下级运用"忍"性思维时产生误解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6.
晏阳初在乡村建设育才院与即将毕业的同学座谈时希望他们做到"忠、恕、忍、恒",这四个字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要忠于职守,实现共同发展;学会宽恕,积累社会资本;懂得忍让,和谐人际关系;持之以恒,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47.
笑汀 《老年人》2009,(12):40-40
《镜花缘》里的才女小青在与众姐妹聊天时,谈到人对世事的态度,她认为,能“忍”只是初级境界,能“忘”才是最高境界。因为“忍”毕竟是对人的心性的一份折磨,“忘”才是真正的解脱。  相似文献   
48.
李健彪 《回族研究》2015,(2):138-140,145-147
从中穆网上得知林松教授归真的消息,顿时令我震惊不已。林老对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贡献很大,为人谦虚、宽容,性情平和,对年轻一辈多有提携,在穆斯林学界和青年学子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悲痛之余,我与林老的交往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恍如昨日……  相似文献   
49.
陶汝鼐是明末清初活跃在长沙、宁乡一带的著名作家。他入清后号"忍头陀",但他并没有发沩山,遁入空门,而是借此表现对清王朝的韧性反抗。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进明学,承明恩,为明宦,内心不服清;起佛号,交佛友,著佛书,终身自称儒。只有认识他立身处世的这种思想意识,才能准确解读他晚年大量诗文创作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50.
中国传统文化对"忍"颇为推崇,主要原因一是政治制度的高压,二是古代农耕社会生存的艰难,三是"物壮则老"的形上思考."忍"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现代人仍可从传统的"忍"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