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36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35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沈文凡  周非非 《云梦学刊》2007,28(3):159-160
唐代文学历来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相关各类文章著述一向纷繁浩淼,难以胜计。但细细推究起来,迄今为止,唐代大多数诗人的生平事迹仍然模糊不清,一些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等,其生平种种虽然还可称轮廓清晰有迹可查,而那些中小诗人则往往无人问津,相关论述偶有寥寥数语,也是有如浮光掠影一般,因此其生平行事更是模糊不清,有的则甚至是存在着种种谬误。  相似文献   
62.
李白终身仰慕纵横家的为人,喜好纵横之术,这在唐代诗人中甚为少见。唐人刘全白说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①《新唐书·文艺列传》亦云:“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其实,诗人自己说得甚为明白:“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②他自比战国时的策士苏秦:“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③自比张仪:“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④李白的立身行事及艺术创作,已深深地打上了纵横家思想的印记。纵横家很少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唐代纵横之术得到了发展,其理论专著有赵蕤的《长短经》。赵为李白蜀中的老师,计有功《唐诗纪事》(卷…  相似文献   
63.
李白和白居易对日本古代和歌与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与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伟大诗人,他们光辉灿烂的伟大诗篇不仅在一代代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中流传下来,鼓舞和激励着汉民族的子孙后代,还给日本的古典和歌与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李白与白居易的伟大诗篇给日本的古典和歌与古典文学赋予了汉文化的底蕴,从而论证先进高度的文明向原始低级的文明传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4.
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认为该诗借东汉王氏“五侯”喻杨氏“五家”(杨贵妃兄妹),所讽乃在外戚;吴乔《围炉诗话》、孙洙《唐诗三百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以为“五侯”影射手握  相似文献   
65.
李白是古典诗歌比兴意象的集大成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全林 《中州学刊》2005,(5):211-213
李白继承并发展了<诗经>、<楚辞>及陶渊明诗歌的比兴艺术,在自己的诗作中形成了三大比兴象征系统,即以动植物为意象的比兴象征系统,以山川景物为意象的比兴象征系统,以人物、事物为意象的比兴象征系统.其中,李白尤为突出的贡献,在于对高山大河、雨雪风霜、明月白云等自然景物比兴意象的开拓.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比兴意象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66.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言其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世称公论。他还是北宋仁、英、神三朝名臣,以求真务实、刚正不阿闻名于世。根据文献记载,欧阳修虽然未在湖南做过官,也没有到过湖南多少地方,但他与湖南却有着特殊的关系。一、欧阳修研究家族历史,纂修《欧阳氏谱图》,记载湖南长沙为其祖先长期世居之地,并将其写入正史《新唐书》中。据其所撰《欧阳氏谱图》与《新唐…  相似文献   
68.
翟理斯《古今诗选》中的英译杜诗是杜甫诗歌最早的英译文本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发现翟理斯只选译了投射杜甫个人生活题材的诗歌,并有意偏离原诗题自创诗题,再加上淡化杜诗中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背景知识,明显改写了杜甫及杜诗的形象。依据文化学派翻译研究理论家勒菲弗尔改写理论的分析框架,从意识形态、诗学方面分析翟理斯英译杜诗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发现翟理斯对杜诗的改写是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思潮、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69.
蔡振雄 《阴山学刊》2003,16(5):27-31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个人气质、旨趣、性格决定他只能成为诗人,而无法造就成一位有治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不止在政治上充满悲剧色彩,诗歌同样是悲怆雄浑的,失意悲愤应是李白诗歌的主旋律,豪放飘逸是其诗歌次要风格。  相似文献   
70.
赵彩娟 《阴山学刊》2007,20(3):39-41
李白乐府诗中拟代弃妇、思妇、勇妇、女仙等女性立言,表达对远人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对负心人的怨愤,对自由的企盼,使女子摆脱心理束缚,畅言心声,抒写女性情感历程。而这些代言诗的出现,与李白深层心理机制以及乐府诗同题创作的承继性、儒道思想中的女性意识等原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